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16年重点工作的部署中提到,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能工巧匠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人物。工匠们有的具有某种独到的手艺,有的具有超人的智慧和智商,有的具备专业的知识财富等等,企业因这些人而“精彩”,国家因这些人而“不同”。 既然能工巧匠这么诱人,那么,作为企业,为何不在培养“工匠之花”上下功夫呢?作为政府部门,为何不在政策扶持上多做文章呢?尤其是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工匠精神”,显然,如何培养能工巧匠已经提到了一个重要议程。这标志着我国将更加注重提升产品品质,不再以“次”充好,不再以“多”取胜。笔者认为,“工匠之花”离不开“政策滴灌”,尤其是政府部门,应大力培养和扶持“工匠之花”,尽量使其遍布全国。 一来,对于有专业技术之长的“工匠”,应该建立数据库。对于特别突出的给予特殊的经济奖励;对于一般的,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让工匠能够尝到政府的甜头,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社会地位。 二来,加大引导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技能培训、技能比武等,广泛引导企业职工向提高技能方向发力。让技能优者、强者担任企业骨干,带领其他员工不断增强提高产品质量的意识,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本领。 三来,对于认真践行“工匠精神”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一方面,需要企业有鼓励“工匠精神”的具体做法、手段、制度等;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高质量的“优品”,在市场同类产品中,不管是从质量上,还是从做工上,都能做到胜人一筹。对于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企业,就是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其员工肯定也有诸多的“工匠之花”,那就应该大力宣传、奖励和扶持。 四来,对于没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尤其是对于那些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厂商,要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只图以数量取胜,而不追求质量的企业,进行适当的提醒、警示和限制,让其知道质量永远是永保市场不败之地的法宝。 总之,只要有政策的滴灌,相信“工匠之花”将会开遍全国。到那时,国人将不会再去追捧外国汽车,不会在去抢购进口奶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