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11月23日发布消息称,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刘朱被免职。免职消息称:贵阳市委、市政府近日研究决定,对保障房因配套设施滞后导致不能如期竣工投用问题启动问责程序,对决策科学性、决策规范性、落实不到位和职责不担当等进行责任追究。此前,媒体曝光了贵阳市保障房因配套设施滞后导致不能如期竣工投用的问题。与此同时,刘朱在办公室面对媒体记者时否认自己是局长引发舆论广泛批评。报道视频中,记者到贵阳市住建局采访保障房投入使用情况,在局长办公室见到一个身穿白衫黑裤子的中年男子,便询问他是不是局长,中年男子立即回答,“你们搞错了,我不是局长,我就是过来看工作图的”。随后,记者查阅官方网站发现,这个中年男子正是贵阳市住建局局长刘朱。 “我不是局长。”短短五个字,却暴露出诸多的问题。从表面上看,这句话反映的是一种推诿之词、一种不配合之态、一种抗拒之心。从深处来看,这话却是反映一位党的领导干部没有丝毫责任感、不敢作为、不敢担当的表现。试问,作为一位市级的住建局局长,遇到媒体采访,为了“不说错话”、“不给自己找不必要的麻烦”,竟然不敢承认自己的职位与责任。这样的领导干部还有什么作为可言?这种领导干部还有什么信誉可言?这种自欺欺人的作法并不能给自己减少所谓的责任,反而会令人贻笑大方。 身为党的领导干部,心中想的不是如何认真履职,做好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反而遇事就躲、毫无担当,甚至抗拒、反感媒体的追问与质疑。这确实给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面对媒体监督和追问的时候,应该坦诚以对、回应质疑,并作出理性的回答。有错误,积极承认错误,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正,这样不是更好吗?始终要保持“积极主动”的基调,勇于直面来自各方的质疑。 同时,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当众演讲的能力、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等等能力的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课程;了解媒体的运转模式、建立更加健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让专业人士来应对;提升为人处世的能力等也能帮助党员干部从容应对各方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