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辞职信作者为200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此任性的辞职信,领导最后真批准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体验更大的世界的本能,或许此时此刻在平行宇宙里,有无数个你,正在做着你完全想不到的事情。 你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 1、从今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你做了哪些事情?拿支笔,写下来。 2、现在的你穿越回上个星期五,和那天的你一起去竞争一份心仪的工作或是一位异性,你觉得你哪里可以胜过他? 3、把问题1里写下来的那张纸寄给18岁的你看,想象一下他会是什么表情? 现实中,可能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和这位老师辞职前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我们记不清昨天做过什么,前天吃过什么,去年和前年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却可以清楚的记得自己14岁的某一个下午的许多许多细节。这说明了什么? 这种被大家习以为常的日复一日的循环式生活,像吞噬我们时间的黑洞,一眨眼便皓首白发。你的主观生命流逝的非常快,因为你的大脑在逃避这种机械感。如果意识到一份工作不仅在消耗你的生命力,还在消耗你的生命,那不走干嘛呢? 去看看这个世界,并不真的要靠你的肉身走遍整个世界的每一寸角落。去远方,是在给定长度的人生里,尽可能体验多一些的人生。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自助餐?我们并不差那一口吃的,我们只是喜欢手握选项的感觉。而这个世界,对所有增加“多样性”的行为,都是在偷偷鼓励的。 这种体验,未必要和钱包挂钩。有些人的人生是大餐,不用你买单,就有鲍鱼海参奉上,但连吃300天,马路对面的排骨面也会对你造成不可遏制的吸引。如果此时有个人拦住你,告诉你不可以去马路对面,鲍鱼海参就是你的宿命。你会不会觉得五十米外的小面馆就是你的西藏,你的远方? 所以,不要看到“远方”就只想到旅游。去看看这个世界,去扮演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不是靠买一张飞机票就能解决的。有多少人,坐上喷气式客机,到达这个星球上的另一面,却只是找个五星级酒店连打七天麻将,或是拿着ipad换一个地方看韩剧而已。 至少目前,这位老师已经体验了一把“裸辞”的感觉。什么是去看看远方?假设她想体会一次摆小摊的人生,在她办完离职手续,从教室走到校门口支起摊位的那一刻,就已经在远方。做一次不一样的自己,看看是一种怎样的人生。 编辑提醒:辞职前要想好4个问题 做喜欢做的事情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走出现见识不一样的世界,或到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可能很多人也会受到这位老师的舞动,出去看看。但小编也要提醒一下,“任性”前必须要考虑好这4个问题哦。 1、什么是跳槽 什么叫跳槽?是指有更高的职位,更好的薪水在向我们招手。如果冒然辞职,然后慌乱地找一个工作,什么都不如现在的职位。其中滋味,只有夜深人静时自己独吞了。多数人都会有感情用事的时候,辞职的时候更是如此。可是辞职的冲动过去,就会觉得后悔。 所以,不要在情绪激动之际作出重大决定。要记住,辞职之后后悔不迭是司空见惯的。同时,如果没有很强的经济背景,没有另一个单位的正式OFFER,更不要盲目辞职。房子等着付房租,孩子等着奶粉钱,都需要我们捧着这个碗,去找下一个碗。在任何经济环境下,都有可能求职无门。无论如何,都没有回头草可吃。 2、学会权衡 很多人辞职时,只看到别处的风景,看不到自己公司的好处。其实,换一个东家,一样会感觉别处更好。要多想现在工作的优势。比如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比如良好的休假制度,比如离家距离近,比如不需要严格坐班,等等。列出一个详表,告诉自己为什么要离开,远方的是不是自己真正想的。也许辞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一定要在权衡利弊之后再行动。 3、作最坏的打算 既然已经打算走,不妨和老板谈谈自己的心里话。自己对企业的构想,企业未来应该有的发展可能,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和盘托出。但不要发牢骚,不要说尖酸刻薄毫无价值的话。这次谈话会有两种可能: ①老板觉得你是人材,但过去没有发现。你会有机会得到升职加薪。这样一来,不仅不要辞职,反而是中了彩票一般。 ②老板觉得无所谓,但至少心里也会当你是个人材。倘若他有机会碰到你将来的老板,至少不会在背后臭你。要知道,成就一个人很难,毁一个人就容易得多,不要让自己在过去老板心中成为一堆SHI. 4、用辞职来要挟老板是大忌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是才子,老板是粗人;从来没有看到过老板的优点和长处,没有发现老板之所以成为老板,就是因为他的某些过人之处,最惨的是,你可能永远都没有能力发现。不要用辞职来显示力量并以此来要挟老板。心情沮丧的时候想辞职是没有力量的表现。 有时候,自己做事做得不好,受到了批评,或者工作不顺,有的人会觉得获得力量的唯一方式就是辞职,于是你就向老板显示力量。然而,这样做让人满意的时候极少。老板也许有些吃惊,然而员工离职司空见惯,他们很快便会适应。最可怜的是自己,因为自己根本没有想到,老板会一点都没有挽留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