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公主与一条路的故事,从少女公主到松赞干布新娘,再从王妃到绿度母,角色变化勾勒出人生的轨迹,而这一切都契合着那条和亲之路。路与人完美结合,或许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条路像文成公主进藏之路一样留下这么多的传说与痕迹。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像
大唐 吐蕃
回溯时光已在千年前,历经几多甲子与饶炯的轮回,历史化为青册待人翻阅。一条古道,连接长安和逻些(今拉萨),虽有上千使者东来西往,却因一女千古流芳。
梳妆明月下,丝柳轻摇月影。那一刻,不管文成公主编织着怎样的春思与爱情梦想,都淹没在一场名曰政治联姻的和亲中。“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赴雪域边陲,华盖之下,众人簇拥中,一个女子的悲欢、离合、忧虑与遐思,又有谁顾及些许?
和亲线路图
和亲之路漫漫其修远,长安、赤岭、柏海、合川驿、逻些,身为帝王女,这一次注定而又偶然的婚姻远行,让她身兼新娘、大唐使者、文化传播者等数职,对爱情与婚姻的憧憬间杂在和亲这一历史大事件中,让唐蕃古道有了新的传奇与定义。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成为传奇。
禄东赞轻轻一拽,文成公主羞答答地登场了。
着宫女装扮百人齐列宫廷之外,来自天竺、仲格萨尔、大食和吐蕃等地的求婚使者们一一详看。这是最后一试——辨认公主。
其他使者拽貌美、衣着高贵者出,皆喜为辨得公主。唯吐蕃使者禄东赞不急不躁,于旁静观,待他人选毕,用箭稍卷住公主衣领引之,此时公主转过身来,于是溢出了青莲花之香气。
在历史记载中,文成公主被吐蕃大臣一拽而羞答答地登场了,也给这个“点秋香”式求婚画上了一个小结。
六难使者的各种难题把其他使者难为得如火上的蚂蚁,把吐蕃使者的聪明与智慧展露得淋漓尽致,求婚的过程一波三折,波波出奇,当被禄东赞一一化解于无形,戏剧冲突和高潮的迭起就如此这般堂而皇之地被历史书写演绎着。
有关和亲的画像
至于文成公主的这一转身是喜是泣,《贤者喜宴》言之为“喜”,《西藏王统记》记载为“泣”,不管为何,可以肯定那一刻文成公主的内心一定非常复杂。
翻越汉文史籍,详看阎立本《步辇图》,感觉历史书写的惜墨如金早把文成公主让位于王朝的政治。来自各个地方的这么多的使者,都是一方诸侯自然不用管门当户对,但郎才女貌的要求应该是有的。可文成公主帝女初长成,早已被植入王朝政治,想挑一挑就难了。
文成公主的最大资本此时不是美貌、智慧、才学或者修养,而是大唐。中原大国的地位与尊严凌驾于一切,初来求婚者只求公主,不求文成。大唐嫁女,落于文成之上,历史的注定与巧合给后人留下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为后世留下一段传奇。
每一个女孩在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的年纪都对爱情充满美好的想象,文成公主也是其中的一个。幸亏是文成公主,她把对爱情的追求与大的历史进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当弱小的女子身旁伴着文人墨客、乐师队伍、农技人员和携带丰盛嫁妆、书籍、乐器、绢帛和粮食种子的驼队走出长安的那一刻,在伤心离别、前路不知何为而踏上那条叫唐蕃之路的艰难行程时,属于文成公主的人生之旅才真正展开。
日月山前,回望长安不见
作为大唐的使者,文成公主的胸前当别满勋章,她的臂弯当拥满鲜花,但是作为女人,她的爱情呢? ——张爱玲
路漫漫,风雪隆冬季节。唐贞观十五年正月十五,文成公主的队伍西出长安了。
一路向西,向西,再向西,家乡的阡陌良田逐渐变为草原辽阔、牛羊成群的塞外景色。这是唐人最喜欢的边塞诗题材了。奇怪的是留存今世的全唐诗却不见对文成公主的诗意送别。
日月山
仪仗山川阔,琵琶道路长。不知经过多少边关,不知各地方言几经流转,听向导一路介绍着所经之地的风土人情,不知文成公主的豆蔻之心激荡着怎样的芳菲。一边是故国难离,一边是未见之夫婿,昨还是宫中不知愁滋味的公主,今已成边塞赞普之新娘,行路中又有几多思念与遐想,几多纠葛与辗转。出公差的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那口中阵阵有词的国之大道,又怎能触及文成公主细腻的内心。
这一日,队伍行到了赤岭,即将要离别大唐管辖的土地,文成公主心中一片怆楚。向西远望吐蕃,天高云低,草原苍茫;回头东望长安,更加留恋故土。
长安何所在?当向东方遥望去,发现视线已被群山阻隔,文成公主禁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这一思乡的泪水不得了,泪水幻化成了一条小泉,名曰公主泉。
遥望长安不见,遂拿出皇后赐予的“日月宝镜”,从中照看长安的景色和亲人,遥思故里又不禁伤心落泪,泪水汇集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
但当她想到身负唐蕃联姻通好的重任时,便果断地摔碎了“日月宝镜”,斩断了对故乡亲人的眷恋情丝,下定了毅然前行的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西行的道路。宝镜扔了出去,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着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一个传说接着一个传说,看看日月山的风景,听着当地的故事,可以就着饮茶,或小酌。
有关和亲的塑像
如今古道旁,文成公主纪念馆、日月山的神牛塑像和回望石仍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民间历史的书写习惯,让人无限遐想和思念。这就是文成公主站在呼呼的山风中最后一次流泪回望故乡的地方?
是的!就是这里。在日月山怀古,古今何事入胸怀,是文成公主身系大唐安宁凄苦远嫁?是古道往来的历史足音?是唐蕃友好的大国友谊?是一个女子于历史风云中的命运流转?抑或是穿越时空的旷世爱恋?就站在这里,幻望公主远去的背影,我们对她肃然起敬。 因何而敬,敬其何为?游者自知。
行路追思大唐公主,拾掇着今日的故事流传,猛然发现:一旦文成公主走进了吐蕃的地界,历史书写也就从正儿八经的记述变为美妙的民间记忆。大唐的官方历史书写转向吐蕃的民间记述,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记载出现了一个书写样式的转向,这仿佛告诉我们:文成公主是嫁出去的姑娘,她的爱恋属于雪域高原。
柏海迎亲,文成公主的转变
“弄赞率兵次柏海亲迎,见道宗,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这历史场面仅一句话。 但就是这一句话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如今迎亲的地方是否还胜景如常?当地政府在扎陵湖与鄂陵湖之间的一片草滩上立起“迎亲滩”大石。那大石头在平坦而辽阔的草原上孤单单地立着,像是一个追寻者的背姿。
和亲漫漫长路
如今的迎亲滩,景色本身并没有太大的特别。游者心中或许有疑虑,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怎么就没有特别的景观和遗迹呢?千年真是太久了,在记忆的深处,这些早已化为传说。
但传说也不是随便说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夫婿松赞干布迎亲的营地就在前面,可眼前的黄河泥沙纵横无法行船,急切的脚步突然被阻挡住了。
次日,当文成公主来到黄河边,看到河上架起了一座漂亮的彩桥。当她走上桥细看,才发现桥面是由牧民背着的木板组成,彩色栏杆是穿着鲜艳服装的儿童手拉着的哈达。文成公主被善良的群众感动得落泪,她排除了自离开长安以来的忧伤,高高兴兴前往柏海。
当身着华美盛服的文成公主出现在松赞干布的面前时,驰骋高原的吐蕃王惊为天人,立即倾心不已。文成公主见到松赞干布,发现他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相逢的瞬间,丝丝喜悦也迅速地飘过了文成公主略带忧郁的双眼,淡淡的红霞更悄然照亮了她矜持的神态。
历史书籍没有用细腻的书写描绘这一千古相遇的爱恋。也许史书不记正因为那一刻是属于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两人的,那一刻没有王朝、没有政治,只有男女相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