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是属于江南的季节。烟雨蒙蒙,流水依依,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那丁香般的姑娘,撑着纸伞,行走在青色石板上,撩动每个人心中的江南梦。 而在那少有游人的小镇上,时光在此封印,留下江南的印记,吸引游子们来此寻找,那属于江南的诗意。
西溪
轻摇橹 哪处香雪深如海
西溪湿地因《非诚勿扰》名声大噪,当年宋高宗赵构看到了小桥流水、芦花似雪的西溪美景,情不自禁说道:“西溪,且留下。”历史早已化为故纸堆,而西溪仍在,甚至有座小镇因此得名“留下镇”.
三月的西溪,草未全绿,树未发芽,芦苇荡漾,水波粼粼。水是西溪的灵魂,整个湿地公园约70%的面积为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如电影景致一般,西溪最出名的是芦苇,秋日时数百亩芦花远观如雪,因此便有了秋雪庵。古书有云,西溪水道自松木场起,至留下止,溪光杳霭,引人入胜,至南樟湖,蒹葭满目,曳素百顷,皑若白雪,因此秋季为佳。
而在阳春三月,则是观“春雪”的最好时节。据传昔日西溪,梅花延绵二十里,深望似雪。如今香雪海不再,但摇橹寻梅之趣尚存。阳春三月,西溪梅花正盛,乃是最好的赏梅季节。如今的西溪湿地,有梅花3000多株,梅林300多亩。坐在摇橹船上,穿行于万梅丛中,亦是赏心乐事。迂回的水道,如梅树枝条般虬曲,小船慢慢前行,任由梅枝轻抚面颊,景不醉人人自醉了。
甪直
桥犹在 几度红尘烟雨中
甪直最为人称道的,恐怕还是“甪”之一字。甪直原名为甫里,因镇西“甫里塘”得名。后因水系形状酷似“甪”字,故改名为“甪直”.又传古代独角神兽“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路经甪直,见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因此就长期落在甪直,故而甪直从未受战火之灾,旱涝之荒,未有木渎园林之美,西溪水系之名,却保留了一块完整的江南水乡净土。
若厌倦了乌镇周庄的商业气息,甪直是极为理想的江南寻梦之地。甪直多桥,自古有江南“桥都”美称。两小时足以逛遍的小镇原有72座石拱桥,修自宋元明清数个朝代,如今仅存41座,但也蔚为壮观。
“江南春雨润如玉,往来不湿行人衣。”若遇到三月的细雨,甪直会更加平静,绿色的河水轻轻泛起涟漪,几只小船停靠在岸边,河边的中年妇女挽着菜篮闲话家常,这座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宁静幽美之余,不失红尘喧嚣,宜人且温暖。
木渎
乐游园 何人曾教溪生香
木渎古镇小桥流水悠悠,胥江为伍子胥所建,为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而香溪更是因西施在此洗妆满溪生香而名。
据传春秋末年,那衍生了“卧薪尝胆”“西子捧心”“美人计”等众多俗语的故事中,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博其欢心。“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那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或许此名亦有灵性,千百年来,成就此处园林之名,既有精致幽深,又不失山林野趣,与拙政园几处大名鼎鼎园林相比,尚多几分灵动。最为知名的属虹饮山房和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名气大,乾隆曾六度入住此间,山房中更有二十余道清朝皇帝圣旨,据传园内一株古广玉兰为乾隆下江南时所栽。
南浔
故园深 谁家旧时堂前燕
俗语云,“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南浔在南宋初年时原名浔溪,因小河浔溪得名,而后,浔溪南面的人经营生丝生意发家致富,便更名为南林。待到正式建制时,就从浔溪、南林中各取一字,定名南浔,沿用至今。
南浔古镇,河流密如蛛网,池塘星罗密布,民间有“三步一拱,五步一桥”之谚。众多各具风姿的石桥、木桥,与开阔的水道一同,构成了悠然的水乡画卷。
曾经的南浔,文风鼎盛,号称“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鸦片战争后至民国初年,南浔丝商达到了鼎盛时期,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一说。所谓‘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者,皆资本雄厚,财产达百万以上者称之为‘象';五十万以上不过百万者,称之为’牛‘;在二十万以上不达五十万者则譬之为’狗‘,南浔之富,可见一斑。
若说乌镇西塘古镇是典型江南碧玉,那么南浔定是那进步聪颖的新女性。一样的黛瓦粉墙,南浔的故园中却暗含洞天,踱步进去,赫然是鲜明对比的西式装潢。
当年的洋务运动把晚清的流行趋势带向了西化。一时间,西方建筑、西餐等一大批的洋玩意就在对外贸易中不断被引进上流社会的生活当中,极富的南浔自然成为西化的典范。嘉业藏书楼、小莲庄中的小姐楼、刘氏梯号中的红房子、张石铭故居中的豪华舞厅、进口的刻花水晶玻璃、进口的吊灯等等无处不体现出明显的西化痕迹。
红房子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主人生怕被指责崇洋媚外,便把前院的马头墙修高,而内部则是纯正的欧式风格,极尽奢华。可惜辛亥革命后,时局不稳,象牛之家不复兴盛,南浔也不复巨富之镇的辉煌。沧海桑田,如今的南浔,在婉转水乡之外,徒留故园深深,供后人于此怀古。(来源:onlyLady女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