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浙西南:百年村庄,绝世风情

时间:2010-02-14 13:37来源:《读者》(乡土人文版)供稿 作者:凉岗 点击:
浙江山水,委婉玲珑,细致柔美。山,多藏古村名镇;水,往往流出两岸千百年的历史文化。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的楠溪江,因奇、幽、峻、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探险者,群山中的千年古村落更是因其所处险僻、偏远,民风原始、淳朴,蕴含了一个又一个的谜。 岩龙村

    浙江山水,委婉玲珑,细致柔美。山,多藏古村名镇;水,往往流出两岸千百年的历史文化。被誉为“中国山水画摇篮”的楠溪江,因奇、幽、峻、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探险者,群山中的千年古村落更是因其所处险僻、偏远,民风原始、淳朴,蕴含了一个又一个的谜。

  岩龙村:高山上的花朵

    到了浙江省永嘉县,沿着楠溪江上游上山30多公里,便没有公路了。顺着窄窄的山路徒步走三四公里,一路浩荡的楠溪江在此变成了一条10多米宽的溪沟,截断了去路。溪水十分清澈,溪底石子粒粒可见,溪上有座石桥。我经不住清水的诱惑,趟水而过。走过江对面陡而窄的山路,忽然望见山坡上一片密密麻麻的房屋,气势像布达拉宫那般雄壮,屋叠屋,房连房。一条被踩得发亮的石路伸进村中,弯弯曲曲,串起百户人家,村旁是一片古树林。

  我原本是要去寻找隐藏在浙西南群山坳中由黄巢起义军后裔形成的二十八都古镇,不料却被眼前这个村庄的气势唬住了。100多户民居全是清末排房建筑,拱梁横栏,飞檐翘角,甚为壮观。

  村庄静卧在高山之中,不为外界所知。从木楼梁、枋、檐、椽上精工细雕的八仙和福、禄、寿等图案来看,这个村庄是曾有过富裕和繁华的。路边房后有成片的近千年的皮果树、红豆杉、银杏、枫树,也可见证子孙后代“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的江南山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季氏宗祠的正门由银杏木板做成,门口的小石狮传说是宋朝皇帝所赐。

  罗洋村:守望朴素的道德

    据说,山顶有一个民风古怪的村庄,整个村庄只有一个麻姓,其始祖为元代的吏部尚书麻九畴,他因耿直无私、疾恶如仇被奸佞诬陷,在山上自尽。此后的岁月里,谪官相继而来。

  早上7点,从岩龙村的山路往山顶走,穿过峡谷和原始森林,直至黄昏,一阵山羊“咩咩”的叫声,把我引入了山顶只有115户人家的罗洋村。

  屋套屋,弄连弄,廊道曲回,檐角高耸,好一派古典的浙南山区。草木满山、流翠争绿,引来奇鸟相鸣,嘤嘤成韵,遍地散落的野果争红斗硕……

  这是一个守望道德的村庄,村民们从来不骂人、不吵架、不强占他人土地。整个村庄的人,脸上总是绽放着笑容,乐呵呵的。尽管生活贫穷,但人人都可以为某户人家来了客人这样的事而拿出酒和菜庆祝,整个村庄都洋溢着快乐,连草木都在展露笑容。快乐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简单。

  因为快乐,这儿的人寿命也比较长,听村民说他们很少生病,因此村中也没有医疗站。在山路上遇到裹小脚的95岁老太太,走起路来竟健步如飞。

  子里安村:寻找百年生活的背影

  发现子里安村纯属偶然。去二十八都,必须下山到衢州市,路过古瓷村。古瓷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瓷器窑址,距今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已是瓷窑林立。

  离开罗洋村的第二天,我走在浙江衢州市峡口镇郊外一条两边全是稻田的乡村土路上。过了很久,终于有一个骑车的人过来。拦住问她:“古瓷村是不是往上边走?”

  她笑着说:“我家就住在古瓷村边。”这个20多岁的姑娘,长得明眸皓齿,脸庞白皙。

  得知我专门找古村落采风,她惊讶地说:“那你应该对我们的老家感兴趣。我们老家在青岗山上,是清朝的村庄,现在只住着两个百岁的老人。”

  我决定改变行程,去探访那个青岗山上的古村落。姑娘做了我的向导,她说山上的这个古村庄叫“子里安村”。

  山路上千年古木的树枝架在半空,使山道的白昼犹如黄昏,枝条交映,阳光斑斑点点射下来,如银币落在石阶上。山路突然一转,我抬头看到一座黄泥青石的房子,一缕炊烟正从绿枝间飘出来——子里安村到了。

  传说,明末清初,福建有两个瓷艺人为逃避战乱灾荒来到衢州三卿口,看到山冈上有异样的气温和水土,便垦荒种树,搭屋建房定居下来,取名“子里安”,显然包含了百姓祈求平安幸福的心愿。

  抬眼望去,村庄泥屋相接、石墙相连,煞是壮观。百年古屋,雕栏飞檐,梁柱上的人物、花鸟雕像虽经百年沧桑仍栩栩如生。一些黄泥墙的房屋显然在“文化大革命”时遭到过摧残,“灭资兴无”的标语还写在墙壁上,残留着当年的政治气息。

  古瓷村:青花瓷的故乡

    伴着一条小溪水,我走进了古瓷村。说起古瓷,人们马上会想到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却不知在这个古瓷村,早在3000年前,已是瓷窑林立。到唐宋时期,这里更是汇集了当时全国各大窑系的工艺与产品。几年前,北京、上海等10多个城市和日本等国的考古专家前来考察,专家们最后一致确认:这儿是中国古青花瓷原料的产地,是中国最古老的窑址。

  古瓷村中有小溪,纵列着许多木制水碓、层层叠叠的泥池、低矮的瓦屋和石墙。水碓连在一个木制水轮上,利用溪流的自然落差产生的动力推动水轮运转,把从山里采来的瓷土捣碎、淘洗,成为极细的泥料,再拉坯成型、绘画上釉,最后入窑煅烧成品,运到五湖四海。其工艺流程,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记载几乎不差毫厘。比之瓷都景德镇,古瓷村更显出纯自然的古朴。

  可惜古瓷村眼下由于现代科学和经济大潮的冲击,村民不再从事古老的手艺了。通过一座40来米长的匍匐在山坡上的龙窑,还能看到那青青白白的瓷品从那斑痕累累的龙窑中搬出的痕迹。那延续了数千年的古瓷文明,经过岁月的冲刷,使得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古瓷村成为中国古陶文明之链的有力见证,真是一块被人遗忘的“文化飞地”。

  与楠溪江源头山上的古民居相比,岩龙村和罗洋村是一些仕途失意者选择的居住地,他们寄情山水,因而居所都是低围墙、敞开式庭院,站在家里就能看到村外的青山碧水。而这里的村民从古代商人脱胎而来,骨子里还留存着商人的本性,形成了喜欢躲在家中自我陶醉的封闭状态。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和财富隐藏在青砖高墙内,具有很强的私密性。

  二十八都:移民的文化飞地

    从古瓷村南行10余里,便是仙霞岭。古道蛇行竹海,石磴青苔斑碧,雄关历经千年。

  唐乾符五年,黄巢起义军久攻宣州不下,只得攻取福建诸州,便打通了浙江通往福建、江西的仙霞岭,一支部队的分支在山坳中驻扎下来,就再也没走出过这片崇山峻岭。南宋时,闽浙商人跨省从商,许多商人与军人的后裔在此杂居,古镇渐渐形成。直至郑成功的部队与清军周旋在仙霞岭,也有一些东北的退役军人在此定居下来。

  如今走上这条“东南锁钥”、“八闽咽喉”的仙霞岭,古代的练兵场、烽火关门、石壁题诗尽收眼底,千年前成群结队的士兵、挑夫和文人墨客似乎迎面而来。

  走完古道,在仙霞山脉的怀抱中,静卧着一个古镇,这儿就是军人和商人组成的移民小世界。这个小世界因各地文化的碰撞、交融,孕育成活脱脱的“混血儿”,它流传着许许多多神秘的不解之谜。

  这是二十八都古镇,房屋依古道两侧而建,整个古镇由此呈走廊型不规则的团块结构。商铺林立,深院高墙,飞梁画栋,看得出千年前此地笙歌如沸、粉黛如云……

  老街上,伸展在家家户户门口的门楣多为楼阁式,由梁、枋、檐、椽、望板和垂莲虚柱构成四柱三楼,两边古建筑的外墙高达六七米,鳞次栉比的马头墙伸向街心,蓝天只露出窄窄的一条。

  二十八都古镇在古代有曹、姜、杨、金四大家族,这些院子往往前部分为徽式建筑,后部分为闽式建筑,左边为浙式建筑,右边为赣式建筑,这种“四不像”结构的民居群落为华夏一绝。许多深宅大院里围墙连围墙,廊房套廊房,而且都以一个家族为主形成深深的四合大院,四水归堂、门楼奇峻,可见当时他们的富裕程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宗族血缘为主体脉络繁衍的民族,所以,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一个村庄往往就是一个姓氏,如张家村、李家庄、王家屯……但这个奇特的二十八都只有1万人,却有132个姓氏,9种方言。问镇里的人其祖先从哪里来?他们都答不上。镇里几个年轻人曾到过辽宁省丹东市,发现当地的方言与家乡的一样。年轻人竟然远在他乡遇到了迷失数百年的故乡,不禁喜极而泣。  

顶一下
(1)
33.3%
踩一下
(2)
66.7%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传承独特文化

作者:张建霞

历史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传承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再现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景观…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遗梦小城之沙溪古镇

    遗梦小城之沙溪古镇 城市的喧闹,车水马龙般的的尖刻,就像慢性的毒药嗜杀着现代人的...

  • 雪落萧江

    12 月 15 日晚,浙南小镇萧江下雪了。 同事说萧江已经多年没有下雪了,所以压根儿没有...

  • 利古里亚海湾的墓园

    我远远望着钟楼的尖顶向它信步走去的时候,正是正午时分。阳光白白地照着,小镇的碎石...

  • 难忘的宋庄之旅

    2009年五一期间,我参加了由华夏新作家网主办的走进宋庄华夏文学之旅活动。之前,对宋...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