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公务员按年龄结构分成几个“派系”的话,那么70后之前的公务员应当属于“江湖派”、“实战派”,俗称“老油条”。他们在官场摸爬滚打很多年,深知官场的各种玄机和奥妙,耳濡目染,有的炼就了一口铁齿铜牙。他们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高等学府的应届毕业生,是通过“自学”成才拿到了一系列的文凭。小到大专,大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生。这部分人之中有一部分很自信的在某些场合搞“江湖论坛”,充当现代版的说书先生。论政治、谈官场、评人生,可谓是口若悬河,字字珠玑。但往往这类人在仕途上都很失意,有的工作数十载依然是小科员,所以他们才会那么八卦、“吐酸”。而那些比较“懂事 ”、“勤奋”、“识时务”的早已官运亨通,有些就是靠着八面玲珑、收放自如的处世哲学打遍天下无敌手。往往这类人就乖巧得多,不会乱说话、乱冒泡。 80后公务员属于“学院派”,一般都是高等学府应届毕业的高材生,学富五车。虽有强大的理论基础,但多数在“江湖中”还处于修炼实战基本功,拜师学艺阶段。虽有宏伟巨制般的理想信念和朝气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但很多时候都还在边看边学。加之很多年轻公务员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血拼”过来的,工作来之不易,把自己的“江湖地位”推到高大上、正统的华山巅峰,定位比较高。时时处处警言慎行,害怕出错。 反腐风暴来袭,很多官员被推到风口浪尖,一些官员陆续落马。反四风、八项规定如宝剑出鞘,雷鸣电闪、威震政坛。公职人员、官员稍不留神就会招来“麻烦”,摊上事儿。基于各种人为的、社会的诸多因素,给年轻的80后公务员在思想上、潜意识中埋下了焦虑的种子。为了不出错或者少出错,在面临比较敏感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回避或者含糊其辞。他们已经在潜意识中保护自己,其实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压抑和克制。 80后的年轻人,正是朝气蓬勃、血气方刚、锐意进取的黄金时代,一个人的创造力往往就是建立在敢于放开心扉,勇于进取的精神基础之上的。很多时候就是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敢闯敢干的精神。而一些年轻公务员在面对某些问题的时候宁愿选择“集体失语”也不去招惹是非。有意识的逃避和克制,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种危险信号。而这种焦虑如果不加以心理上的干预和疏导,长此以往是要出问题的。 我们的政府机构、舆论界、媒体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言论自由和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和舞台。只要不违背大的原则和相关的法规,不要刻意去打压,不要随便扣帽子。鼓励实名制言论,这样就会逐步消除一些年轻公务员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的焦虑化成一种自我疏导和宣泄,打通“任督二脉”,这样就会激发年轻公务员的潜能和创造力,于国于社会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李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