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川省人民医院坐诊时间安排,周晓辉本应在每周二、周五上午坐诊。不过,本周五,门诊楼的二楼再也不会迎来这位肝胆胰外科的主任医师——3月31日,周二,下午,周晓辉被发现在家中“非正常死亡”,目前“已排除他杀”。(四川在线,4月1日) 至于外科医生周晓辉自杀的真正原因,虽然还在了解之中,但一起医疗纠纷仿佛与其自杀摆脱不了干系。当然,导致医生自杀离世的原因可能还会有很多: 或许,正是由于他心地善良,懂得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深谙病人的困苦,因为自己没有尽快地将病人治好,让他感到内疚和自责;或许,在他已经尽了全力之后,病人及其家属不但不感谢,反而与他争吵,让他感到心寒和心酸;或许,他家庭的负担过于沉重,除了照顾90多岁的老母之外,还要将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照顾身患癌症的妻子;或许,他身后无儿无女,因看不到任何希望而感到生活的绝望等等,诸多原由纠缠到一起,让这位外科医生最终选择了自杀来谢幕。 那么,外科医生的离世,给人们留下多少“后事”呢? 从大的方面讲,和谐社会的建设迫在眉睫。如果没有一些医院的过度医疗,如果没有一些病人的故意医闹,医院和病人之间本应该是和谐相处的,而不会出现非要闹得你死我活才肯善罢甘休的窘境。 从小的方面来讲,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宽容亟需建立。如果我们每个病人都能做到相信医生的医术和医德;如果每个医生都能做到换位思考,首先考虑的是病人的疾苦,而不是医院和医生本人的利益和收入,那么,本案中这位外科医生,或许不会就这样悄然离世。 从近的方面来讲,如何提高一个人的自身心理素质,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除了个人要做好“必修课”之外,我们的一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该做些什么、该做好什么,应该反思一下吧。比如就本案而言,医院如何关心关爱内部职工,尤其是工作和生活方面有着极大压力的职工,如何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双重鼓励,如何加强和给予心理疏导和沟通,更是当务之急。 从远的方面来讲,我们能否从小孩子的教育抓起,教育好孩子如何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如何获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如何学会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如何才能独立的生存和生活,而不是一味地以成绩和分数来论英雄。 死者死矣,生者为大,希望外科医生的死,能给我们留下诸多警示和警醒,也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能妥善地处理好这些“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