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莫言”教育提案带来的感想

时间:2016-10-08 09:43来源: 作者:陈士葆 于亦江 点击: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那些教育内部人士对莫言建议的排斥和否定,其实也没有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他们只是在妄说莫言不懂教育,说不定不懂教育的正是他们自己。从许多人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中隐约觉察到一种“悬崖理论”的效应在作祟。受固化思维的影响,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著名作家莫言以“提案”的形式郑重提出把我国12年基础教育学制缩短为10年的建议。他虽然更多的是从个人的求学经历、子女受教育状况、现行教育的低效和民众呼声等比较浅显的层面来列举其理由的,但他确实还是提出了一个直击我国教育“命门”和顽疾的问题。我国有子女求学经历的亿万家长深感学制太长,耗去了学子一生最宝贵的黄金岁月,硕士要在学校中“泡”19年,博士20多年,将来还很难就业。缩短学制,让青年学子在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参加工作,这对他们积累宝贵工作经验,尽早适应工作岗位、提高自身素质,意义重大。

但遗憾的是,莫言的建议却被好多教育界的所谓专家视为“不懂教育”、“不务正业”、“无知大胆”,遭到众多教育内部所谓“懂教育”的人的冷嘲热讽。这种状况,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召开的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上达到顶峰。研讨会上,许多人指责莫言“不懂教育”,提出的建议“缺乏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他们指责莫言的提案言之凿凿,其实他们的言论恰恰缺少这些东西。其列举的理由无非是基础教育12年学制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制度,言外之意,这是普遍真理。面对莫言这样一位大师级的文学巨匠,有人竟敢说他不懂教育真是无稽之谈。莫言本身的成功就是对中国教育的一个巨大讽刺。莫言可以说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典型,我敢说如果莫言当年能按部就班地考上大学,没准中国就多了一位碌碌无为的乡镇干部或者默默无闻的教师,中国因此就会少了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巨匠。中国的问题就在于各行各业的“专家”太多,其实也不是什么专家,无非是在大学里喝了几天墨水,有一个正规的文凭,又在某个职能部门干到了一个说话算数的位置,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先入为主,不经调查研究,不经过认真分析,凭着个人好恶,就对任何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持不同意见者往往借助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一概予以排斥。在外人眼里,尤其是普通人眼里专家学者权威的派头十足,其实什么也不是,就是一些尸位素餐,习惯盛气凌人机关人员,本事不大,架子不小。

莫言作为一个政协委员,其提案无论其科学根据如何,起码还是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倾听了广大家长和青年学子的心声的,最起码这是一份反映民意的提案。莫言不是教育界内部人士,他关心教育界内部的事情往往会从一个新的角度,带给人们一份新的思考。现在好多人唯西方马首是瞻,认为西方的一切都是先进的,一切都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实际上是与西方接轨,在搞西化。中国的事情还是以我为主,中学为体,其他为用为好。刚刚闭幕的杭州G20峰会,世界各国的政要来到杭州,倾听中国的声音,接受中国开出的发展药房,中华文明所焕发出的文化魅力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这充分表明中华文明不但具有无限的生命活力,而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今日中国的成功,就是以我为主,吸收一切外来文明精华为我所用的结果,并不是按着西方的路子照单全收的结果。放眼全球,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科学主义大行其道的西方遇到了空前挑战,唯独中国依然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引领世界发展的步伐。这提醒我们不要总拿与世界接轨来说事,多研究些中国的社会实际,融会一切文明成果,搞一点具有中国气派的成果奉献给世界,不也是更有意义吗?

莫言作为一个从社会底层起步,自学成才的草根成功人士,虽然没有经历并接受过充分的系统的中国式教育,但对普通寒门学子的求学经历应该是不陌生的。作为一个教育界的局外人士,尤其是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凭他现在的地位和身份平时肯定与不少高学历,高职位的文化人士打交道不少。这些人对教育现状的抱怨,与莫言那一颗敏感的文学心灵一碰撞,便会激发出思想的火花,形成了莫言的这份提案。莫言小学毕业,又是在文革那样一个特殊年代,肯定从学校里没有获得多少丰富的知识。但就是靠这点可怜的知识,通过自学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学大家。莫言的成功虽是个例,没有普遍性,但起码证明了文凭不等于水平,学历不等于能力。毛泽东一个师范生,却成为经天纬地的政治家和开国领袖。屠呦呦没有海外留学博士的头衔,照样获得诺贝尔奖。由此观之,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可以灵活一点,不必采取机械的一刀切的办法,去管理灵动的人的教育。虽然大部分人资质都差不多,但也确有一部分天资聪颖的孩子,如果按照如此漫长的学制来培养,我觉得这不但是对他们能力发展的一种限制,更是对他们生命资源的一种浪费。最起码现行的学制不应该成为这些优秀人才的一种羁绊。对这些人起码要打破学制的限制,让他们能飞多高就飞多高,能飞多快就飞多快,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因此学制问题应该是灵活的。弹性的,因人而异,不要一刀切为好。

学制的长短问题,从社会层面来来看,广大家长的确是普遍有看法的。家长们也不是教育专家,也是教育的局外人,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更实际,主要是从经济方面来考虑。现在的社会是商品经济时代,孩子上学家长要承担很大的经济负担,一旦孩子上学时间过长,家庭开支增大不说,孩子们又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旦大学毕业,就面临找工作和就业的压力,另外还有买房,结婚等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些对中国绝大多数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实在是一个巨大的困难,成了横在不少家庭面前的一道坎。迈过这道坎,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家庭要必须克服的一个最大困难。一个孩子出生后从幼儿园算起到大学毕业,正常来说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一个孩子不工作,没有任何收入,基本上靠家庭资助来完成学业,面对如此负担,家长们普遍渴望缩短学制来减轻家庭负担,这也是一种民意。从民意层面来讲莫言作为一个政协委员上交这样的提案,履行政协委员民意代言人的角色很正常,这份反应民声,体现民意的提案,按理说不应该招来如此的非议和指责。这份提案之所以导致众专家围攻,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人对一些现成的规矩和制度形成了一种固化思维,对这些制度的合理性已经习惯了,甚至丝毫不怀疑其合理性。莫言的提案可以说是对这种思维习惯的一种挑战,一些教育界的专家领导已经习惯了现行的各种教育制度,听到与之相悖的言论,自然就觉得不顺耳。于是乎便对这些他们觉得另类的观点感到情绪激动,甚至愤怒,予以棒杀便不足为奇了。莫言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尚且面临如此处境,其他小人物的处境可想而知。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那些教育内部人士对莫言建议的排斥和否定,其实也没有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来。他们只是在妄说莫言不懂教育,说不定不懂教育的正是他们自己。从许多人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中隐约觉察到一种“悬崖理论”的效应在作祟。受固化思维的影响,在这些人的潜意识中悬崖是不能跳的,跳下去会粉身碎骨。其实,这是老旧的想法和判断。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借助辅助手段,悬崖不但是可以跳的,而且还能跳出各种精彩的令人赏心悦目的花样来。反对否定12年基础教育学制就证明了他们心中有“悬崖理论”的阴影。首先是先入为主,认为12年学制是“真理”,因为它世界通行,谁若提出改变,第一反应是“谬误”、“行不通”。其实,并非行不通,而是不想进行改革,行不通的绊脚石是自己的世俗目光和固化思维。历史上任何改革都是会遇到阻力的,正因为如此,改革从来就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纵观人类文明史,许多改革往往是由局外人来发起的,这正好也应验了苏轼的著名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局外人看问题有时比局内人更清楚更明白,也不否认局内人有时也清楚,但有时却往往揣着明白装糊涂。莫言作为一个局外人拿出这样一份提案,没有引经据典,用专家眼中那些充分的教育理论来支持其观点,更多的是从现实层面来呼吁缩短学制,因此被视为不成熟,被贴上“无知大胆”“一派胡言”,“不懂教育”的标签,予以示众。其实教育从来就无定法,没有现成的万能教育模式,去适合所有人。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莫言的观点也是一种创新,可以讨论,不应该一上来就遭到口诛笔伐。这是一个包容的时代,大家可以坐下来,听听民意,了解一下教育的现实状况,通过对话交流,然后对学制长短问题再加以定性,这样形成的价值判断才会更加令人信服的。

莫言的提案无疑是向教育这潭静水投入的一块石块,已经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对此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学会理性分析,不能先入为主,急着定性,忙着下结论。通过理性的交流、讨论。争论,相信这个问题终会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论,并有一个理想的结果的。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

作者:吴伟丽

《人生智慧课:听心理学家讲述修心智慧》带领读者跟着心理学家学会聆听内心的声音、掌控自己的情绪、让快乐生活从心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