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时间:2015-02-06 18:20来源: 作者:博华 张连峰 点击: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中鲜明地提出了“子不教,父之过”,一句话击中了教育问题的要害。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至为关键的。俗话说得好,孩子的成长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五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三字经》中鲜明地提出了“子不教,父之过”,一句话击中了教育问题的要害。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至为关键的。俗话说得好,孩子的成长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五六周岁的孩子走进校门,接受学校教育时已经是“半成品”,想让孩子按照现行的教育模式去改掉孩子身上已经形成的一些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不健康习惯,显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了。但由于社会和广大家长对孩子们的成长充满了太过于殷切的期望,因此对教育也就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再加上各种新闻媒体的炒作所带来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广大家长对教师的育人作用有了夸大其词的错误认识。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是教师无能或者不尽职尽责,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家长的责任被推卸得一干二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一句主观武断且十分极端性的评语,对教师的育人作用进行了定性。使许多教师面对这句话,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工作起来战战兢兢,生怕有教不好的学生出自自己门下。然而情况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许多学生走出校门,并没有如家长所愿,成为优等人才,甚至还犯下为人所不齿的劣行成了社会的祸害。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家长们面对一个孩子无能为力的事情,让面对一群孩子的老师来解决,教师们能堪当此重任,并完成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吗?

都知道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教师却被赋予了万能的重任,真是岂有此理。在最近几十年的社会发展与变迁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被社会赋予了太多的教育功能,承载着家长们太多的期望。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的增大,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也有个别生意和事业发达的家长,凭借优越的经济条件,通过优厚的经济手段为自己的子女谋得优越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让自己的子女通过非常规的途径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论哪种情况,家庭教育被边缘化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被忽略了。正规的学校教育主要在课程教育方面,也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影响,但一个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品质却主要是在家庭环境中形成的。家长作为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最深的关键人物,是孩子教育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导师,其重要性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好的家长是胜过好的老师的,其原因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是基础性的,具有奠基作用,并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方向性的作用。一大批缺失了来自父母正确教育引导的孩子走进学校,单纯靠教师的教育来促其成长与进步,这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一大尴尬。

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并有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家长们更多地走出了家庭,甚至离开了家庭,使得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直接的接触机会越来越少,家长忙于生计和工作,从而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孩子得到父母的影响大多是间接的。这不但疏远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主要的是孩子们得不到充分的父爱和母爱。一群没有得到充分父母之爱的孩子,虽然生活环境优越,外表光鲜的背后,其内心世界发育的严重缺陷确实是不应该忽略的一个事实。既然事实摆在眼前,就应该正视它,而不应忽略它。爱是教育的催化剂,尤其是父母之爱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断不能缺失的。借口自己工作忙,把养育孩子的任务推给自己的老人,或者花钱雇一个保姆,既放心又安全,既省心又省力。然而老人的教育观念多陈旧、传统、固步自封,保姆大多只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等生活方面的事情,他们大都无法承担起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任务。而且,从非智力方面来说,由于祖辈和保姆容易娇惯、溺爱孩子,易使孩子养成许多不健康的心理品质,诸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性格和品行。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情感需求由于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易产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导致产生诸如心理和行为障碍、对人对物缺乏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等问题,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和关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所不能取代的。这一点正是中国孩子成长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青少年成长之所以问题多多,与此有太大关系。

家庭教育的优越性在于它具有早期性、连续性、及时性、权威性、感染性等特点,并且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这使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的便利条件是其他人所不具备和无法取代的。然而许多家长不但对此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甚至对家庭教育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比如:“孩子年龄小,教育是以后的事情”;“树大自然直”;“好孩子无师自通,无需家长教育”;“教育孩子是学校和教师的事,与家长无关,家长只要让孩子生活好就算尽职尽责了”等。持上述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这表明人们对家庭教育不但存在着误区,同时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的好传统和好做法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今天在新形势下面对家庭教育,我们不得不进行新的反思和定位。由于忽略了家庭教育,把孩子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统统归罪于教育和教师,这不但是有失公允的,而且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症结之所在。

毋庸置疑,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孩子的幸运。但孩子一降生,遇到一位有责任心的家长无疑是孩子更大的幸运。好老师与好家长相比,孰重孰轻,不言自明。孩子的成长,养成教育是关键,它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应该从习惯培养开始。习惯的养成无疑是家庭教育主要职责。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首先得益于良好习惯的形成。习惯的养成家庭环境的影响是第一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然而我们的家长应该扮演的教育角色和承担的教育责任却存在着巨大的缺位和缺失,本不该忽略的一点忽略了,实际上学校教育只不过是起着亡羊补牢的作用,为时有点晚矣!虽然教师们很放劲,也很卖力,教育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从而使学校教育和教师在一种费力却不讨好的困境中运行和工作。改变这一局面非从教育的源头家庭教育入手不可。重视家庭教育,使教育真正步入返璞归真,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刻不容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科比传:一个篮球小人物的奋斗史

作者:黄鸿涯

他是一个喜欢孤独并享受孤独的人;他是一个有些天真又有些高傲的人;他是一个不够完美却追求完美的人;他是一个喜欢朋…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