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走近地坛 一亲方泽

时间:2015-08-26 10:33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临池 点击:
现今已是四月天,充溢着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地坛,焕发出新鲜的气息。晨曦微露时,男女老少的晨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艳阳高照时,青年男女的休闲娱乐,为地坛平添了风尚的气息。可以说,如今的地坛,早已不是皇帝的祭坛,而是游人休憩的胜地。

北京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如枫叶流红的香山、依山傍水的颐和园、迤逦雄伟的长城等,都令我流连忘返。然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充满历史文化气息的四大祭坛,即天坛、地坛、日坛和月坛。天坛的雄奇高远,地坛的厚重博大,日坛的太阳神芒,月坛的清幽静谧,不同的景色,不一样的感受,都深深地吸引着我。而今我轻装漫步,向此次的目的地——地坛走去,等待我的又将是怎样的惊喜呢?

历史远眺

每一个名胜古迹的背后,势必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地坛更是如此。当我走进地坛时,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瞬间被传送到古代。

1521年,明武宗驾崩,身后没有子嗣,年轻的藩王朱厚得以继位称帝,是为明世宗。1530年5月,世宗皇帝去南郊天坛祭祀苍天,昭示自己乃是奉天登基, 以教化万民。之后,他认为既然有天坛,必定要有地坛来对应。于是,他征募天下能工巧匠到城北郊修建地坛。

国人智慧无双,以“天圆地方、天青地黄、龙凤、乾坤”等传统为建筑构思,日夜赶工,于翌年4月建成。

地坛建筑堪称美轮美奂, 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建筑有牌楼、方泽坛、斋宫、皇祗室、宰牲亭、神马殿等。建成之日,世宗皇帝亲往开祭,穿过牌楼,一步一步走向方泽坛,因两者间道路由黄色台阶连接,故每一步都有平步青云的感觉。世宗皇帝步履从容坚定,不消片刻走到方泽坛上,眼望左右,群臣山呼万岁,我主沉浮的骄傲、统治万民的神圣自豪感油然而生……时光荏苒,转眼已是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令重修地坛,将皇室以及方泽坛围墙绿琉璃瓦顶改为黄瓦,地面的黄砖改为白色石块。此次改建十分成功,其形制一直到今天都清晰可见。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殖民者拆毁地坛石砌。

1873年,同治皇帝重修皇室,这也是封建皇帝的最后一次修缮。

1925年,地坛被国家更名为“京兆公园”,1927年,改为“市民公园”,不久荒废。1957年,国家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此后,名字再未被改动,一直沿用到今天。

岁月老去,斑驳了刀与剑,地坛却凭借着浓厚的历史底蕴,依然夺目地告诉世人:六百年的沧桑,改变不了人们对历史的尊重和敬仰。

坛内洞天

地坛呈“回”字形,即两重正方形组成,其内各具特色的建筑,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

关于地坛,首先要说的就是牌楼。牌楼是地坛西方主门,要进入地坛,就要经过牌楼。牌楼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楼高13.5米,高大雄伟,气势非凡,上面绿色的琉璃瓦面上绘有牡丹、凤凰等图样,别有一番瑰丽色彩,正中心则是“地坛”两个醒目的大字,以非凡的气魄、宽阔的胸襟迎纳四方游客。

走过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方泽坛。方泽坛,占地面积1 7 6 8 9平方米,是地坛的主建筑,故地坛又被称为方泽坛。它是北京五坛第二大坛,更是我国最大的祭地之坛,如此宏伟规模,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方泽坛北面不远处是集芳囿,该园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是对外展览名贵花卉、植物和金鱼为主的古典景园。走进园门,富丽堂皇的殿室、琉瓦飞檐的长亭,秀奇的假山,潺潺的流水,更不用说还有那竞相斗艳的花卉,整个园子,好似人间仙境,使人流连忘返。

斋宫紧靠集芳囿。此处为明清皇帝斋宿之所,主体建筑坐西朝东,由西、南、北3个殿组成。站在主殿之外,迎着和煦春风,个中滋味感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另外, 南门的皇祗室也是一个好去处。皇祗室是一座五开间的歇山式大殿,殿内供奉的是“皇帝祗神”,中央的六个配位上供奉的是大清王朝6位皇帝的牌位,即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东西两侧供奉的则是五岳、五镇、五陵山、四海、四渎等23座神位。

当然,地坛内还有其他景点,如钟楼、宰牲亭、神马殿等,都是值得一探究竟的地方,若想全面熟悉地坛,非亲临不可。

文人情结

纵论古今名胜,往往与文人有着扯不断的联系,如西子湖畔的苏轼、泰山之巅的杜甫、香山黄叶村的曹雪芹,名胜承载千古文人,文人魅力映射名胜,两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得以流传久远。地坛亦是如此。每当走进地坛,总会想起一人,他就是史铁生。

史铁生,河北涿县人,生于北京,年轻时双腿瘫痪,然身残志坚,在轮椅上续写了一段励志传奇。他一人无聊时,总要到地坛待上一会,尽管那时候地坛还只是一个废弃的公园,但他恋上了这方土,看着废弃残破的公园,仿佛看到了半身残疾的自己。每次摇动轮椅进入地坛,他的心底有种说不出的温暖,就像两个苦命的人拥抱在了一起。那一刻,他找到了向命运抗争的盟友,有了与命运继续交战的勇气。

一日清晨,他再次来到地坛,静默了许久,从早晨的第一滴露水,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再到清冷的月光斜斜地落在身上,心里忽地对人生有了新的明悟。几天后,他便将这情感倾注笔尖,奋笔写下了闻名文坛的《我与地坛》,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位才气纵横的作家,也使地坛成为世人心中的神圣之地。人们总在想,史铁生心中的地坛是怎样的呢?西天夕阳是否真有希望的颜色?渐渐地,地坛被蒙上了一丝神秘色彩,激发起人们的好奇心理,忍不住走近它,认知它。

由此,文人的魅力也凸显出来,可以说文人墨客为地坛注入了新的生命。即便是多年过后,地坛也不会被人们淡忘。因为,史铁生已与地坛同在,文化已与名胜完美地融为一体,长驻人们心中。

今日风采

现今已是四月天,充溢着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地坛,焕发出新鲜的气息。晨曦微露时,男女老少的晨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艳阳高照时,青年男女的休闲娱乐,为地坛平添了风尚的气息。可以说,如今的地坛,早已不是皇帝的祭坛,而是游人休憩的胜地。

说起今天的地坛,不得不说一下春天的地坛庙会和四季的地坛书市。地坛庙会始办于1985年,截止2012年,已经成功举办了27届,是北京最大规模的春节庙会。庙会自除夕开始,到元月初七结束,庙会主题有祭地、年货、娱乐节目等。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隆重的仿古祭地表演,琳琅满目的年货,愉悦身心的节目,整个庙会以极高的文化品位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闻名中外,被世人称为“中国的狂欢节”,每年都会有近百万游客前来观光,盛况空前。

地坛书市,一年四季都有,走在书市之中,嗅着淡淡书香,淘取各自喜爱的书,不失为一桩美事。如今的书市,规模越来越大,很多知名的出版社都参与进来,已经不是单纯的买书卖书了。为了吸引游客,书市还增添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试想一下,一边看书,一边享受美食,那将是多么的逍遥自在。

君王祭地,历史渐行渐远;文人情结,文化传承永流传;坛内洞天,古朴典雅珍藏心间;今日风采,历史文化再添新枝。四方亲朋,八方来宾,游在北京,一亲方泽,无论遥和远。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米罗山营地:最真实的抗战记录

作者:陈河

二战时期,为了反抗日军的侵略暴行,在马来亚丛林深处的米罗山,驻扎着一支由英国、中国及马来亚三方组建的秘密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