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北极,比想象中更为丰富、妖娆和严酷。那是由严酷低温、暴风雪、萨米文化和帝王蟹组成的丰富体验,尽管险象环生。这样的旅行仿佛是一场修行,在漫天的大雪中缓行,在海上的劳作中体悟,在北极的每一天,自然与生命都给人以启示。
特罗姆瑟,穿着民族服装的萨米人
特罗姆瑟,冷冽温柔
飞抵特罗姆瑟(Troms?)—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也是我这次北极航行的起点。透过套房舷窗,是月光下深幽的冰山。
这是北极圈内最大的小镇,地处北纬69度40分。海边的夜晚,几家旅馆的建筑都不高,大约在4~5层,基本上都是全透明的设计,经常会有人站在走廊上长久张望,这样的墙形极富画面感,而路人也在眺望着如同站在光明大厦里的人,这样的感觉总有点超现实。
特罗姆瑟有48000人,是北极挪威的首府,一座安静的大学城,也一直是北极探险基地。由于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这里的港口在冬季也不封冻,但岸边的气温一点也没有变化,从码头边开始,一层厚厚的冰覆盖住大地。小心翼翼地走在冰封的地面,小街两旁满是酒吧和咖啡馆,这样的时尚气息与极地的寒意形成有趣的对比。隔着玻璃,可以看到有点空阔的店里,一对恋人在缄默地对视,这样的极地也是十分另类的浪漫之乡。特罗姆瑟着名的木制教堂前,一辆车的玻璃反射着极地的阳光,光位很低,很凝重,也特别耀眼。外面,在木制教堂的门前围着不少人,他们在参加一对新人的结婚典礼。嘉宾按照当地习俗,欢呼着将手中的米粒抛向新人。新郎很高,低下头来亲吻他的新娘,在刺骨的寒风之中,长久地,那是冷冽的温柔。
萨米人(Sami)的集市不能不去。萨米人是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少数民族,许多人是语言天才,会说两到三种语言。几个萨米中年男人身穿鹿皮皮袄,显得十分具有北极风情。集市上最多的是皮制品,从驯鹿皮到海狸毛的帽子,驯鹿皮一般在450~500挪威克郎一整张,皮帽子在1800克郎左右。一位精明的萨米老太太手里拿着退税表,告诉我可以退税,还可以刷卡,我问她,刷卡机呢?她微微一笑,翻开桌上的一块鹿皮,里面放着一只便携式的刷卡机,她说,温度太低了,不放在皮里保温,刷卡机会失灵。
下午5点,天已漆黑一片。我在厚雪上拖着行李,来到码头。海达路德(Hurtigruten)最大的“午夜阳光号”(MS MIDNATSOL),已矗立在眼前。这艘邮轮总吨位为16151吨,长135。75米,宽21。5米,有650个舱位,最大载客为1000人,还可以装载45辆轿车。
踏进船舱,就是一个宏大的公共空间,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色彩绚丽,从天而降,灵感来自于夏季挪威西部海岸的壮丽景色,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购物中心,电梯连接着从第三层一直到第九层甲板。对于常规海域的邮轮来说,这船可能不算大,但对于极地航行,这已经是相当壮观了。上到第七层甲板,穿过长长的迷宫般的走廊,我的房间是船尾的最后处。推开房门,这是大套房,大约25~30平米,客厅里摆放着长沙发、电视机,还有组合音响。外面的阳台甲板可能很滑,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推门来到阳台,外面寒风阵阵,大阳台足有10多平米大,栏杆很高,十分安全。我站在月光下拍摄起来,只是温度太低,也坚持不了太久,就只好回到温暖如春的房间里。室内温度是25℃,室外是零下20摄氏多度,真是冰火两重天。
我在房间里边写航海笔记,边等待着北极光。
人眼能观测到的北极光的地区仅限于在北极地区,在这里,一年四季都会有北极光出现,尤其是在每年的9月到第2年的4月间,在高纬度的极夜条件下,更容易被人眼所看到。英语中的北极光是Aurora,这是一个希腊神话中曙光女神的名字。在过去,北极光被称为“天国之风”,在中世纪,更是被看为天国勇士的光芒,那也是大自然最壮美的灯光展。而有幸看到北极光,更被看成是吉祥如意的征兆。
那个夜晚,我只看见遥远的地方,有一丝北极光一划而过。注视着月光下朦胧的海岸,看着船穿行在无数的小岛之间,群岛的迷墙,隐藏在里面的是什么?那些海湾仿佛像是大脑的褶皱一样,那是自然的褶皱,保留着古老大陆的神奇记忆。大雪纷飞、灰暗、冷峻、神秘、忧郁。
岩石上的风车,映现在暮色的北极之中
TIPS
推荐行
从特罗姆瑟机场到宾馆的出租车,大约要开15分钟,车资为260挪威克郎。
推荐游
在特罗姆瑟,许多人都会到极地博物馆去参观。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大,在海边的一座平房内,里面的展品却相当丰富,通过实物和模型,表达出北极的自然风貌和当地人的生活形态。而在入口大堂里,更摆放着当地的一些特产,其中有用海豹皮做成的手套,还有用海豹皮制成的文胸,性感迷人,设计十分精巧,而更绝的是,店员会从货架上拿出与这个文胸想对应的一个物品,展示给游客看,大家看后一般都会笑出声来,因为那个物品是用海豹皮做成的男式T字裤。
推荐购
以皮制品为主,如上好的绵羊皮手套一般价格在600挪威克郎左右,一双海豹皮手套在800挪威克郎左右。
巴伦支海做渔民
第5天,凌晨5点15分,邮轮停靠在哈默弗斯特(Hammerfest)。这座人口7000人的小镇,是世界最北端的城市。我被闹钟叫醒,全副武装,走上码头。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早在一个北极小城漫步,橘黄的路灯,平整的雪原,还有一座小教堂,静得连呼吸声都十分清晰。
上午,船在霍宁斯沃格(Honningsv?g)停靠,然后我们坐车望北,前往北角。开往北角的过程是令人震撼的,放眼望去,整个是一个银白的世界,道路也只有露出的一点红色标杆,让人分辨。在我车子的前方是一辆扫雪车,扬起雪浪撒向道路的一侧。整个一个多小时的过程中,只有这冰雪的天地,由于微弱的阳光的照射,这白色的世界里细细一看,可以分辨出纯白、淡灰、深灰,而到背阴处就是幽蓝,有着极为丰富的色阶。
晚上8点,邮轮抵达梅港(Mehamm)。接待者把我接到一家海边别墅—渔人酒店,一排五幢木板别墅一字排开,最前面是一个接待室兼餐厅。刚落座没多久,过来一位高个男子,40多岁。穿着一件海豹皮的外衣,气质兼有豪放和儒雅。他就是这家别墅的主人,也是帝王蟹捕捞船的船长—Odd先生,我们两人一见如故,话题就从他身上这件海豹皮衣聊起。
晚上他开车带着我参观村子,这是典型的北极渔村,800人常驻居民的村庄,一派宁静的极地景色,在雪夜中他还指给我看梅港的一家时装店,橱窗里挂着3件衣服,这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时装店。
晚餐时,我发现Odd船长的大拇指和食指各失去了一节关节和两节关节,但出于礼貌,我当然没问。
在北冰洋的边缘海—巴伦支海(Barents Sea)上,我当了回渔民。巴伦支海的名字取自于该海域病逝的荷兰航海家威廉。巴伦支。由于墨西哥湾暖流的影响,巴伦支海的水温比周围的北冰洋各部分的水温高出许多,所以,巴伦支海也被称为北冰洋的“暖池”,但风浪却很大。
离岸越来越远,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后,开始放下网去。过了15分钟,开始起网,全船的人都奋力从海中拖起那张1。5米见方的网,拖了大约10分钟后,将网拉上甲板,里面已装满了帝王蟹,每只蟹的蟹壳直径有30多厘米,脚张开后达到50~60厘米。这是地球上最大的蟹。
Odd船长从网上拿出来一一检查,把所有的幼蟹都扔回海里。天色已暗,远处的山发出蓝蓝的光,红色的蟹在渔船灯光的照射下,更加显得诱人。他告诉我,帝王蟹是从其他海域过来的,属于外来物种,由于没有天敌,繁殖很快,在这一片海域估计有几十万只甚至有上百万只。
晚上,在席间,他主动说起关于他手的故事。那还是在读大学里,他手持着一只已点燃的巨大的鞭炮,等着拍照。光线很暗,拿相机拍摄的人怎么也对不了焦,“好了没有?好了没有?”他着急地问,而后,一声爆炸就让他失去了3节手指关节。他毕业后一直在这里,现在的主业是在当地机场当领航员,每年大约有10万挪威克郎的收入。渔人酒店和捕捞船是他的第二产业,也带来了不少的影响。一个小小的渔村折射出多方面的问题。北极也变得丰满起来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着的边缘人居地区。地球其他区域的问题,在这里都有体现,而在Odd船长的身上,也体现出面对严酷生活的淡然和乐观的心态。
海达路德邮轮在北极的各个港口之间穿梭
巴伦支海,在帝王蟹捕捞船上,我们拖起沉重的捕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