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吃过奉化的“竽艿头”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夸口的,个大味鲜,皮薄质粉,外红内白,香浓形美。但是我认识宁波竽艿头,却是在一次意外的场合,我有一老友的父亲从海外归来,其人是旅美某华埠报章的作家,祖藉浙江舟山。我们结伴到宁波、奉化旅游,进得餐馆,我不由想,在宁波请客,必要以海味待客!未料这位身居海外多年的老先生,对店堂中生龙活跳的海鲜竟然连看都不看一眼,连呼“来一碗竽艿”! 我不由顿生疑惑,先生旅居海外多年,异国的海鲜美味一定吃了不少,何以对普普通通的竽艿情有独钟?不料先生如数家珍地说,你难道不知道民谚的“跑过三关六码头,要数奉化竽艿头”吗!他接着说“跑过三关六码头”,形容江湖中人,浪迹天涯,走的地方多,见多识广;“吃过奉化竽艿头”就更不同于一般了,连珍贵奇特的奉化竽艿头都吃过了,天下还会有什么别的稀罕事物没有碰见过呢?到了宁波,竽艿菜是一定要吃的。奉化的竽艿头,就是走遍天涯都吃不到如此珍稀的东西。 接着,他又说了一个故事,上世纪,国民党逃到台湾。60年代某日,蒋介石到花莲巡视,花莲知事闻知蒋公喜食竽艿,特聘县上“名厨”,精选花莲上等芋艿,配以高汤,精制“海鲜五珍竽艿羹”款待。当此菜端上来后,先生尝了一口,即举筋不动,目光深沉,凝视多时,对天长叹道:“此菜差矣!”。 举座文武无不惊讶,莫非小菜烧得不入味,不对蒋公胃口?未料,先生脱口而出:“此台湾之竽艿何及吾乡之竽艿,差矣!”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奉化之竽艿非同寻常,别处做得再好,也不能与之相比!谓之“他乡菜虽美,未及故乡物”。此时,在座众吏无不遥望故土,去国怀乡之情油然而生! 难怪老先生回国省亲,到了宁波,每餐就座,总是指名道姓,非要吃当地的竽艿菜肴,原来是一饱飘零异乡多年的思恋之苦。回到侨居地之后,先生常有诗文见著报章,叨念家乡竽艿菜肴之美,其文句深切,字字感人! 奉化芋艿头的确不同于寻常。据说,浙江东部种植芋艿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清光绪《奉化志》就有:“大者谓芋头,旁者谓芋艿”。用当地话说:个大的才能称作“芋头”,而小个的只能叫做“芋艿”了。奉化乡下,无论贫富,都视芋艿为珍品。丰年时,芋艿菜肴列为“九宝珍肴之首”;灾年时,又是赖以“充饥填肚活命”依靠之物,这就难怪奉化人是如此珍视“芋艿头”的价值了! 那天我们一行还去参加了一位宁波乡亲的婚礼,只见酒席之上,摆在餐桌中间的那一碗菜,竟是“竽艿头菜肴”,周围才摆放其他鸡鱼蔬果。据当地人介绍,奉化乡俗,只有竽艿上桌,才显得吉祥喜庆,连年有余! 奉化人做的“竽艿菜肴”名目繁多,但是最著名的要算是“九珍芋头”了。其做法并不复杂,将竽艿头洗净,削皮,在芋头上切成十字花刀,每刀四、五分深,刀缝中夹竹针,蒸熟备用。然后在旺火锅放入鸡汁,加入火腿、鸡丁、海参丁、蛋丁、开洋、青豆、香茹丁、鱼肉丁、虾仁等,配以绍酒;煮沸后放入味精、葱段,勾芡,淋上熟猪油。最后将芋艿盛入碗中,取出竹针;将八宝料淋在竽头上,中心置一颗樱桃点缀,就可上桌。竽艿中插竹针的目的,为使“九珍汁”的鲜味渗入竽艿之中,令此菜更为香浓入味。 酒席上的另一道竽艿菜,就是广受童臾欢迎的“炒竽艿泥”。制法是将竽艿、蚕豆、红枣洗净蒸熟,去皮;分别放在砧板上用刀揿碎成泥,捣糊。然后炒锅下猪油、白糖,炒熔;放入竽艿泥充分推透搅匀;再将枣泥入锅炒匀,最后起锅盛于盘内。将青梅、糖桂花均匀地撒在竽艿泥上,中间置玫瑰花瓣一朵。 此道“炒竽艿泥”油润滑糯,香甜味美,色泽鲜艳。在婚礼席上,尽管桌上摆满海鲜山珍,但是只要此菜一上桌,立时一扫而空,已经成为当地老少咸宜的家常点心。“奉化竽艿”,初观,外形秀雅,色泽鲜艳;品尝,芋头粉糯,佐料多味,入口即化。食后,令人欲舍不行,欲罢不舍,回味无穷! 难怪不少外地客商尝到此菜后,无不雀跃欢腾,如同这位老华侨一样,回去后乐意充当奉化竽艿的“义务宣传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