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桥,过去只是绍兴的一个镇,居然流行起“印度菜”来,相信的人恐怕不多。
其实,外埠人不知道。近年来,柯桥“轻纺面料市场”崛起,大批商人从各地涌来,同时也招来众多洋人,原在沪、深等大城市设办事处的外商纷纷移师柯桥,其中当然有不少是来自南亚和中东的客人。据说,常年在柯桥一带的外商多达二、三千人。当地商业氛围为之浓厚,也给餐饮业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柯桥已开出多家印度、韩国和中东风味的餐馆。绍兴人家的菜谱里,居然也会渗进了异国风味,令人始料不及。
“吃印度菜”,在柯桥现在成了时髦,当地人多以吃印度菜为荣。有的印度菜馆,装饰考究,食物精美,价格不菲,成了南亚乡亲的聚会之地。进入店堂,中文、英语、方言、土话,八方腔调混杂,一时竟有“小联合国”之感。柯桥的一些食铺老板瞅准空档,也有打“印度菜”招牌的。
那天,我们几个同事出去小酌,到了一家印度餐馆。刚好碰到中东地方的开斋节,楼里特别热闹,洋溢着一股特有的欢庆气氛。
走进店堂,只见南亚的“平安符咒”挂在堂前,想来与中国餐馆相似,大概也是在祈求平安和财富的意思吧。上方有几尊佛像,两旁陈列着颇有印度气息的小摆设,四周摆满镜子,在灯光的映照下让人眼花缭乱,不由感到扑面而来的浓浓异乡风情。
印度餐大多价格不菲,不是一般人可以经常问津的。但是店里有一种“商务套餐”很实惠,只要28元一客,还包括一杯饮料。每人一份,就能品味一下“正宗印度食品”了。
我们进屋点菜进餐,各人点了一份。印度菜肴仿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带着辣味或甜味,与我们同桌有一位苏州人,不习惯这样的口味,只好干瞪着眼。菜肴的主要调料有:咖喱粉、阿魏、姜黄、生姜、大蒜、茴香、肉桂、小豆莞和丁香等。香料配制得当,食之鲜美可口,闻之香气诱人,并且有益于健康。但是有些人不习惯,初闻此味,就捂鼻而逃。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吃荤腥食物很有讲究,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穆斯林不吃猪肉,他们的餐桌上多以蔬菜为主,辅以鸡鱼蛋类等,《百道梵书》记载:“谁吃什么肉,来世就变成什么,最后被人吃掉”。因此,很多人宁肯饿死也不吃牛肉。一位商人告诉我们,他们饮食习惯的形成,常常不是以食物的味道为标准,而是基于种族的宗教信仰。
我们去的那家印度餐馆,生意兴隆,菜肴品种相当丰富。有咖喱鸡、羊肉、西红柿汁香料鸡蛋、西式大虾鲫鱼等。主食是五香炒饭和一种叫“布里”的油饼,饭后还有一道奶制的甜食。吃饭是用西式的刀、叉、餐匙和大瓷盘。进餐厅刚坐下,侍者就送上一杯加糖的牛奶红茶,接着就上了生萝卜条、香炸豆子,正菜有生黄瓜、西红柿和蔬菜拼盘,还有咖喱土豆、酸牛奶丸子。
在座有一位去过印度的老板告诉我们,他曾在印度乡下做过客,主人是把饭菜放在一个大铜盘里,席地盘腿而坐,用手指拌匀后抓,这时才能真正感受到道地的印度习俗。现在印度餐馆大多“西化”,改用刀叉进食。有一位同行告诉我们,其实柯桥的“印度菜”和印度本帮菜肴相差甚远,这里的菜not good ,只能称作“绍兴印度菜”。不过,他仍然喜欢来这里,因为在India restaurant能够遇到不少乡亲,听听乡音,结识一此乡亲,也算聊解乡愁。
柯桥地区近年来工商业发达,“有钱的人”多,所以当地的饭菜价钱不便宜。我个人感受,比杭州餐馆进餐还要略贵一些。因而,不少餐馆为招徕客商,打出“印度菜”的招牌。做的一份“咖喱鸡盖交饭”,加上一小碗蔬菜汤,化费15元,竟然也被称作“印度菜”。咖喱是一种产于印度香辣浓郁的调味品。暑天食后能助体内水分散发,寒天加速血液循环,使人感到温暖。我在柯桥时间住久了,吃的所谓“印度菜”也不少,故而早就习惯了它的味道。听说,过去多数绍兴人不吃咖喱菜肴,涌进店堂吃“印度菜”的人,一般只是慕名而来的外地商客。
不过也不尽然,年青人倒是特喜印度食物,眼见一份“咖喱鸡”端上来,色泽黄澄油亮,鸡块酥烂鲜嫩,加上咖喱汁、洋葱等调料的特有香味,令人食欲大开。这里的一盘生拌黄瓜,也不知掺和了什么作料,吃起来味道怪怪的,令人有新鲜异样的口感。
吃过几次之后,回家竟也嚷着要学做“印度菜”。住在同一公寓的印度商人Sunny,常常见面,打闹得很熟了,那天休息,特别教了我们一招。咖喱菜制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咖喱调料的配制烹饪上,性急者做出的咖喱菜是很难入味。一般是由炒锅放入洋葱,下油煸,洋葱成黄色有香味时,再放入咖喱油炒匀,然后放入面粉、猪油,改旺火。
最后,才将熟鸡块、土豆连汤一起倒入锅中,烧至汤浓汁稠时即可起锅。此时,咖喱鸡浓香四溢,色泽诱人,一份“地道”印度菜也就做成了。如果不会做咖喱汁,也没有关系,柯桥有一种现成的瓶装“油咖喱”供应。买上一瓶,在家里就可以自制正宗的印度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