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到昌化去玩”,去年春节过后,办公室里不知谁想出了这个主意。
昌化是杭州临安西部,靠近安徽省的一个山区镇集,平时名声不大,一向不被人重视。到昌化去过元宵节,确是一个好主意。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一些传统的“时令节气”又悄悄流行开了,在昌化过一个异样的元宵节,倒也别开生面!
元宵节是民间最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汉代以来,人们以月亮的“圆缺”一次为一个月。初一“月缺”,称之“朔”;十五“月圆”,名之“望”。正月为“年首”,号“元月”。正月十五为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人间的“重聚、团圆、相会”。
盛唐以后,元宵之夜,民间张灯结彩,四乡百姓蜂拥而出,观赏花灯,吃喝游乐,极为热闹。故而,又称作“灯节”。
元宵节吃的首要食物,当然是汤圆。那天的汤圆,昌化人习惯上是不到外面馆子去吃的,人们无一例外的留在家中,早上全家团聚,围着桌子,一起吃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吃的汤圆多是从店里买来的“速冻汤圆”。
而过去就不同了,听老农说,一大清早,人们就起来开始包汤圆。昌化人对汤圆的馅子很看重,做法多种多样。有一种称作“四喜汤圆”,是当地人最常吃的。这种汤圆分别用四种馅心做成,一般有肉末、蔬菜、豆沙、芝麻等,四种馅心的汤圆盛在一个碗里,味道固然不错。但是,人们更看重的是它的名称内涵,即“四喜汤圆”,有“事事如意、喜来福到、合家团圆”的意味,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对于留守在家里的老人们来说,过了元宵节,意味着“年末休假”就要结束。外出的孩子们,有的要出去打工,有的要外出上学,也有的要赶远路经商等等。也许只有等到来年过节,大家才能再团聚在一起了。望着行将远走高飞的孩子,老人们固然有一份欣慰、一份期盼,但是也有一份别离的辛酸!
点点泪珠,仿佛都浸泡在一碗小小的汤圆里了!
当地的老人告诉我们,旧时在昌化,每到元宵节清晨,寒气尚未退尽,小巷深处就能听见,有人远远地呦喝着:“卖吉祥如意蛋喽!”
那么,什么是“吉祥如意蛋”呢?
即在蛋壳上画上人物山水,或吉利平安的言词,如“吉祥如意、年年如意、心想事成、大吉大利、大富大贵”等等。元宵节当天,家家户户都要买这种蛋。此时,“当家人”还在床上,女人把“吉祥如意蛋”放在当家人的心胸上,口中念念有词:“称心如意、万事吉祥、年来鸿运”等等,顺遂吉利的语言。然后,男人把如意蛋吃下,也就“年年吉祥如意”,并且乘心遂意地起来,外出赶工了。此举也有家人祝福游子,外出顺利通畅的意味。
元宵节的晚餐,一般很有讲究,有人把它叫做“年宵酒”。
通常是亲朋好友、邻里同仁相互请,你请我,我再回请你。一般从大年初二开始,一直要相互请到正月十八,人们称之“请年节酒”。元宵节晚餐,则达到请“年节酒”的最高潮。
这种习俗,或许是开春时节的一种“礼仪”。一是岁首佳期,对来宾的一份特殊尊重;二是过年了,杀了年猪,家中备有较多的菜肴,此时,桌面也丰盛尤加。外出的乡亲回家,平时难得见面,借吃“年节酒”,相互联络情感,互通商业信息,共议生财之道。
我们在昌化乡下时,听说,现在不少人把吃“年节酒”,称作“财神会”,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有的乡亲在外“得道”,那么就乘“吃年节酒”的机会,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也有人羡慕外出闯天下的亲友“阔绰”,便在年节酒上,“畅谈”抱负,投石问路。席间,如果谈妥了,乡亲就会把在家的亲朋好友,也一起带出去谋生。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吃年宵酒”也成了一种变相的“招工”。毕竟是乡亲邻里,大家信得过,外出做生意需要帮手。如果是熟人,小时就看着长大,那么就更加“信得过”了。对于被带出去的人来说,也称得上是一种“提携”。
在我们吃元宵酒时,座上就有一位被称为“大姐”的人,对身旁的一位中年人说道:“二叔那,我那小子明年高中毕业,如果高考没长进,那么,明年开春就跟着二叔‘学生意’罢,总是自己人,也好有个照应,跟着你,我也放心”!
从这些言谈举止中,不难看出,人们很看重这顿“年宵酒”的份量.
我们吃的“年宵酒”,桌上菜肴的丰盛,鸡鸭鱼肉什么的,就不必讲了。其中最入味的那道菜,竟是“咸菜炒春笋”。昌化野山笋鲜嫩爽口,加上咸菜的清香适口,对于过年吃惯油腻“大鱼大肉”后的人来说,确有一份意外的惊喜。
昌化镇处于深山峻岭之中,竹笋是当地的特产。初春的竹笋,甚至早在年前,就已经上市,而且价钱也比杭州要便宜许多。昌化笋特嫩、特有味。天目山的野竹笋,壳薄、肉厚、条细、色白、质嫩,配上切成点点细末的咸菜,外观黄亮油润,入口清鲜无比,一盆“咸菜春笋”刚一上桌,霎时一扫而空。
桌上的另一款佳肴是“野鸭笋干煲”,此菜一向脍炙人口。用昌化著名的“天目尖笋干”做原料就不同寻常了,昌化“天目尖”最为名贵珍稀,古人冠之“白象牙、黄莺”等美名。据老农介绍,这种笋干的原料,其实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实心笋”,其味鲜美无比。此菜上桌,一掀盖,浓香四溢。观之,笋干翠黄肥嫩,加上片片火红的火腿,炖在汁稠味浓的野鸭煲中,不由令人垂涎欲滴!
“昌化香干”极有名气,当地的豆腐干一般由农民自制。成形后,加上老笋干蒂、虾米、茴香等浸煮挤压。豆干色黄厚实,吃口极好。配上肉丝、初春韭菜一起烹炒,入口,有一股浓浓的鲜醇乡村韵味,不由令人吃了还想吃。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正月十三晚上称作“上灯”,即“闹元宵”开始;元宵(即正月十五)吃汤圆,达到高潮;正月十八晚上,又称作“落灯”,即“过年”结束了。“落灯”时,昌化人还有“吃面条”的习惯。
何以有这些食俗呢?据说,吃汤圆,意味着“团团圆圆、圆圆满满”;而吃面条,则是预祝开年后,诸事“顺顺畅畅”,体现了人们从食物的形象上,寻找祈求“平安吉利”心理。
酒,是不能不喝的。我们喝的是农家自酿的糯米酒,也有人喝粳米酿造的白酒。据老农说,现在农户用玉米、高梁、荞麦、金钢刺等制酒的不多了。但是,用番薯酿酒的人家仍然不少,俗称“番薯烧”。我们不是很会饮酒,有的人几杯下去,就打熬不住了,连声说道:
“明年元宵节,我还要来昌化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