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著名音乐人,曾多次获得最佳作曲、最佳制作人等奖项,为《将爱情进行到底》《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影视剧创作主题曲《等你爱我》《日子》以及歌曲《最熟悉的陌生人》《最爱这一天》等。去年,由他作曲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被广为传唱。 “忽视艺术价值是很多中国作品不能赚钱的原因。由于社会价值距离商业价值最近,很多人会拼了命地追求社会价值,那么就会跟风、卖好、人云亦云。观众不傻,观众一定要看他没看过的、听他没听过的新鲜而刺激的作品。我认为我的方式是对的,从创作一开始,首先要完成的就是艺术价值。” 你知道柯肇雷吗? 不认识——是《射雕英雄传》中的“江南七怪”之首吗? 不是,那是柯镇恶。 姓柯的名人,我只知道柯镇恶。 谁说的,姓柯的名人至少还有一个,叫小柯,柯肇雷就是他的本名。 噢,我以为小柯姓小呢。 2008年,随着《北京欢迎你》的广为传唱,小柯的名字再次传遍大江南北,以至于他的本名已经被人们遗忘了。 这是我第二次采访小柯,地点定在他的音乐学校。水泥路面穿行在茂盛的大树和青青的小草中间,扑面的清风令人暂时忘却城市的喧嚣,而久违的蝉声,让我想起千里之外的故乡。这里和农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景致,没有太大的差别。在生活着2000多万人的熙熙攘攘的北京,恍若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回归了大自然的本色。 第一次采访小柯是在2006年。3年过去,时光未曾给他留下雕刻的痕迹,憨憨的面容,憨憨的笑意,憨憨的语气,与往昔没有丁点儿分别。 这是一个与音乐交织在一起的人。他的父母在部队文工团工作,家庭的熏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10岁开始学钢琴,以一分之差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失之交臂,后来被保送到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期间尝试过爵士、蓝调、古典、流行等多种音乐形式,还大量地作词、作曲;毕业后做过配乐、夜店歌手,当过一段时间职业歌手,出过《小柯》等专辑,然后做音乐公司老板,当制作人,开办音乐学校…… 我和小柯坐在树荫下开始了对话。小柯说,一天换一个爱人不叫浪漫,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才叫浪漫。依此逻辑,在对待音乐上,小柯是浪漫至极的,因为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偏离过音乐这条职业轨道。我们常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成一件事,这件事对小柯来说,就是音乐。 2006年下半年,一个哥们儿说:“小柯,你这辈子不做音乐剧,你就白混了”。这句话成为小柯做音乐剧的动机。之前,小柯是抵触音乐剧的,因为他认为搞音乐剧和喜欢音乐剧的人都特别崇拜美国的百老汇。“仿佛音乐剧必须彰显美国的时代精神,我一听这个就觉得跟我更没有关系了,我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要彰显美国精神呢?”小柯说。 后来小柯想通了,要不然就不会有《凭什么我爱你》的面世。他是这么认为的:音乐剧是一个名词,不是哪一个国家或者地方专有的,与歌剧、电影、小说一样,都是没有特定的地域划分的艺术形式。 有评论者认为,小柯的这部音乐剧“富于理想主义色彩、校园民谣的抒情特征以及淡淡的怀旧味道”。而小柯则说,从来就没有校园民谣这个曲种,人们把那个年代的一种音乐气氛定义为一种音乐风格,这是大错特错的。有一种风格叫乡村民谣,但从来没有校园民谣这一说。至于怀旧,小柯说,他这人不怀旧,他觉得,旧的是一种情怀、一种财富,谁都改变不了它,他比较喜欢放眼未来,他喜欢未来的世界。 勤奋工作是为了争夺时间,迷恋“速成”是为了节约时间,在小柯这里,浪费时间简直是一种犯罪。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音乐。 所以,音乐,当然会欢迎这样的虔诚者。 《读者·原创版》:先聊聊家喻户晓的《北京欢迎你》吧。 小柯:当时奥组委邀请我,他们觉得林夕写的这首歌应该由一个了解北京文化、地道的北京人来作曲,表达才能更准确。 你说这首歌“家喻户晓”,这是奥运的感召力,跟我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而且这都过去一年了,不算个事儿了。 《读者·原创版》:这首歌对增加你的音乐剧《凭什么我爱你》的票房,帮助大吗? 小柯:要是办演唱会,会很有帮助,但是对音乐剧这种高端题材,作用不太明显。 《读者·原创版》:你的音乐剧在2007年初演时是200人的小剧场,现在是1600人的大剧场,赚到钱没有? 小柯:没有。200人的剧场,场租很低,大剧场的场租就要好几万。流水高,但是成本也高,如果算账,不定是大剧场还是小剧场赚钱呢。 《读者·原创版》:可是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不赚钱的商业是不道德的”。 小柯:说这句话时,我是在开公司。开一家公司,一定要对得起员工。赔钱不重要,赔青春、赔时间很重要。时间是金钱换不回来的。所以我认为开公司一定要赚钱,才能对得起员工。 音乐剧是把文化作为商品来推广的。文化商品有一个价值链,第一个环节是艺术价值,其次是社会价值,最后实现它的商业价值。而商业价值会去支撑它的艺术价值,最终完成整个价值体系。 忽视艺术价值是很多中国作品不能赚钱的原因。由于社会价值距离商业价值最近,很多人会拼了命地追求社会价值,那么就会跟风、卖好、人云亦云。观众不傻,观众一定要看他没看过的、听他没听过的新鲜而刺激的作品。我认为我的方式是对的,从创作一开始,首先要完成的就是艺术价值。 《读者·原创版》:说说音乐学校的事儿吧。 小柯:如果我们按照《北京欢迎你》第一版排名来演唱的话,内地歌手第一个张嘴的人是在3分半钟之后。这首歌一共7分钟。谁先张嘴唱意味着这个歌手的身份和地位以及人气。后来,听到很多对我身份的猜测,香港音乐人认为我是台湾人,台湾音乐人认为我是香港人…… 《读者·原创版》:我从网上看到,还有人认为你是新加坡人。 小柯:(笑)对,仿佛我们内地不出我这样的人一样。内地好像跟流行音乐没什么干系,这事让我很窝火。我从事这个行业这么多年,编曲我干过、歌手我干过、老板我干过、制作人我干过……什么活儿我都干过之后,最终发现,我们以前所怪罪的那些事情都不成立。比如怪市场不好——市场挺好的,周杰伦的唱片卖了三四十万呢;怪我们没有钱去做——我们这儿钱多啊,好多新起的公司挥金如土,经常融资几千万,有的公司马上要上市;怪我们内地的音乐制作实力不行——我们的音乐实力还不行吗?我们多少人在国外靠这个吃饭…… 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这个行业里的产品不合格。换句话说,没有专门的研发、培养、育苗的过程。艺人最终要站在舞台上表演,周围谁都帮不了他。 《读者·原创版》:这就是你办音乐学校的初衷吗? 小柯:对。后来我就发现,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学校教孩子如何在舞台上进行表演。音乐学院都是“技术音乐”。举个简单的例子,上音乐课30人一起“啊啊啊”唱歌,而流行音乐要的是每个人的不同的声音,要的是嗓音的个性和特质。30个人在一起唱歌,这叫声乐课吗?而且还是“啊啊啊”地干唱。 我的音乐学校的学生,每个人在我的录音棚里,使用最好的设备唱歌,老师会一对一地告诉他,哪儿好哪儿不好。当然,能不能培养出优秀的艺人,我现在不敢妄加断言,毕竟这是一个教书育人的活儿,不是我说行就一定行的。 《读者·原创版》:学员学习的时间是3个月,能够学到足够应付舞台的知识、经验吗? 小柯:按标准来讲,3个月时间不足以让他成为一名成熟的歌手,但是足以看出他能不能成为一个能上舞台的人。我觉得这点是最重要的。当初在设置学习时间的时候,也费了一番周折,学个4年也算个大本、大专,再次是个中专。但是我一直有这么一个概念,赔钱没事,赔什么都没事,不能赔青春岁月。 3个月足够看出一个孩子能不能干这行。他有没有悟性,他是不是真心喜欢音乐,他是不是具备这方面的才能,这是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的。 《读者·原创版》:如果看出他拥有这方面的潜质,下一步呢? 小柯:第一期我们签约了两个人,第二期我们签了一个人,现在是第三期。 《读者·原创版》: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你特别迷恋“速成”,你的音乐学校一期的教学时间是3个月,你读MBA更夸张,才3天。3天能学到什么? 小柯:3天把我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门内汉。 《读者·原创版》:有这么神奇? 小柯:进了门不代表你就坐在正座上,但起码你进入了这个门,就知道门里是怎么回事了。 《读者·原创版》:你接受的印象最深的理念是什么? 小柯:明白了光靠热情做事是不行的,比如说刚才提到的音乐剧吧,最早就是凭热情。我没有算过账,演一场音乐剧能够赚多少钱。但这事我必须去干,这事我不干没人干,千难万险我也要把它磕下来。身边聚集了一批像我这样的人,大家都拼命往上冲,就把这事冲成了,而且就用了3个月。这就是热情的力量。 去读MBA,上了3天课之后,突然明白,很多事情光靠热情是不行的。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又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话,做商业也需要热情。 前不久我参加北京电视台的全北京的高校歌舞大赛,我在那个舞台上清楚地看到了这两个词语:“热情”和“专业”。我发现,专业有时候在热情面前一文不值,但是如果你拥有足够的热情,稍微有点专业,你将势不可挡。 人生也是一个舞台。如果你光有一腔热血,那你就喷洒吧,喷洒得到处都是,然后你就等着“阵亡”吧;光有专业,没有热情,你就会前怕狼后怕虎,也不会有作为。 《读者·原创版》:经过3天的学习之后,你还认为“公司就是一办公室、一办公桌、一女秘书”吗? 小柯:(笑)上了3天课,我特别的沾沾自喜,上这个课的人,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像我这样有这么大的收获。我想,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是一张白纸,老师可以在上面随意着墨,我肯定收获最多;第二个原因,毕竟我是写歌的,思路横飞,同一时间可以做很多件事情。 老师从早上十点半开始讲课,一天10个小时不停顿。我一边听他说,一边记笔记,一边想我的事儿。我在家里花了两个礼拜,把所有的课堂笔记整理得清清楚楚,我和老师的教材一比对,几乎一模一样。 我认为这样的课特别好,特别适合于我这样的人,只花很少的时间,去探索一个从来不知道的领域。 《读者·原创版》:在和你同一批出道的人当中,你不算有钱的。 小柯:钱这个东西,我是这么看的,没有是不行,太有也不行。太有了之后是一种负担,你的很多东西就会被这些钱带走。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记者问我,一般的艺术家都会和“清贫”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我回答说,这是不对的。艺术家一定不能清贫,你让艺术家在花花世界中孤独贫寒,那写出来的东西除了“愤青”不会有别的。他会多少有些不健康。 作为艺术家,不该和清贫在一起,但是,也不该和富足在一起。因为富足使人懒惰,会使人不爱去思考。我们吃饱了,还会“食困”呢,这是一个自然现象。从这个小事引申出去,如果你拥有大量的财富,而没有很好的修行的话,必将走向懈怠。 《读者·原创版》:重要的还是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像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能写出那么伟大的小说,像特有钱的托尔斯泰一样能写出流芳百世的作品。 小柯:对,在创作上,人是平等的。 《读者·原创版》:2006年,我采访你时,你说你每天有十五六个小时泡在录音棚里,现在还这样吗? 小柯:现在不了。现在做音乐的区域不只在录音棚了。学校教室也是一个区域。我发现给我的学生说音乐方面的理念和事儿,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和提高。除此之外,排练厅、舞台,这些地方会比录音棚刺激得多,让音乐变得真实生动,有人物性格,有戏剧冲突,远比在录音棚里好玩儿。录音棚里顶多就是感动,浑身起一下鸡皮疙瘩而已,在舞台上你会流泪的。 《读者·原创版》:假如你是一名记者,给你一个命题“小柯的一天”,你会怎么去写? 小柯:那完全就是战斗的一天(笑)。工作之后最开始是按年过日子,再往后是按月过日子,最后是按天过日子,现在是按小时过日子。比如今天,早上9点到10点是锻炼的时间,10点到12点是写歌的时间,12点到1点是吃饭的时间……下午3点有采访,晚上6点约人谈事…… 《读者·原创版》:你给张学友、萧亚轩、那英都写过很经典的歌曲,你自己觉得哪一首最满意? 小柯:都挺满意的,要是有不满意的,我就不会拿出来了,我能拿出来的,我都挺满意的。 《读者·原创版》:现在每天花多长时间写歌? 小柯:现在不一定会每天写歌,但会弹弹琴,研究研究新的技术,虽然现在我离技术层面越来越远,但是我都知道,我都了解,新出了什么软件,新出了什么技术,CPU的算法有什么改变等。这些会给制作人提供很多新思路。我会告诉别人,你下这个软件,这个软件能够实现我的想法。 《读者·原创版》:今年7月,你当爸爸了,你给女儿取了个名字,叫“柯学迦”,“学习”的“学”,“释迦牟尼”的“迦”,谐音是“科学家”,挺有寓意的,但是你的家人认为你不着调。 小柯:我们家都是正经人(笑)。 《读者·原创版》:怎么想到这个名字的? 小柯:我太太也是从小就学音乐,虽然后来没有从事与之直接相关的工作,但还是有一定的联系。她是电视导演。我们都觉得,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搞艺术,挺不着调的,说白了,GDP的增长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有媒体报道,中国经济腾飞,文化一直是负增长,一直是赤字,就觉得让孩子别学艺术了。后来一想,让她当科学家吧,“柯学迦”——“科学家”,这个名字不错(笑)。 《读者·原创版》:你的千金,是你和你爱人多少年爱情的结晶? 小柯:严格说是15年。从确立恋爱关系算起,还是很漫长的。 《读者·原创版》:2003年,一场车祸让你昏迷了44天,你前景难料,那时候你们还没结婚,但她一直在你身边陪护你。 小柯:所以说,我们两人之间的感情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生死考验。有人问我,一般搞艺术的都挺浪漫的,你怎么那么“轴”啊?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一天换一个不叫浪漫,一辈子只爱一个才叫浪漫。一天换一个叫风流,而浪漫是需要用心的。 《读者·原创版》:一般人在恋爱之后,接着就是谈婚论嫁,最后走进婚姻殿堂。你俩不一样,结婚前花了很长时间克服“婚姻恐惧症”。 小柯:对,就是“围城”嘛。我们“进城”进得挺犹豫的。我们的思想都太活跃了,那种恋爱、结婚、生子的人,都是特“单纯”的人。而我们不同,会对未来有各种猜测,分析各种不确定的因素。结了婚是不是就不能夜里才回家了?结了婚是不是我就不可以这么忙了?结了婚是不是我就不能在夜里看DVD了?的确挺让人恐惧的。 但是从目前来说,我人生的前面这三四十年,最后悔的事情就是:为什么不在认识的第二天就结婚,为什么不在结婚后就要孩子。 家庭给了我港湾的感觉。小时候在外面野、疯,不喜欢港湾,大风大浪多好玩,冲浪多有意思啊。现在经历了那么多大风大浪之后,又需要港湾了,觉得安全是最重要的(笑)。 《读者·原创版》:宋丹丹在一个小品里说,没有绯闻的名人不算真正的名人。但你真的没有绯闻,在混乱的娱乐圈,如何做到的? 小柯:宋丹丹那是反讽,绝对不是真心话,是对当下的一种讽刺。我可能是她最希望遇到的那种人(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