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谁来陪父母走完最后的人生之路

时间:2014-10-30 08:08来源: 作者:春城时评 吴龙贵 点击:
父母在,不远游。在重视孝道传统的中国,亲情伦理一向被视为十分重要的道德命题。然而在我们生活的当下,由于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异地就业和生活的现象非常普遍,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仅是在凋零的乡村会出现“老人、孩

陈先生长期在上海工作,嘉兴老家里只有年老的父母。三个礼拜前,陈先生发现打回家的电话无人接听,一时还没放在心上。之后一段时间,陈先生屡次打电话回家,但是依然无人接听。担心出事,陈先生在前天夜里8点多赶了回去,没想到推开门后就闻到了一股恶臭,父母一个趴在地上,一个躺在床上……据警方推算,两人的死亡时间据大约相隔了一周左右。(人民网10月28日)

很多时候,对于上了年纪的父母,死亡并不可怕的事情,真正令人揪心的,其实是他们是不是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他们最后的心愿是否达成,尤其是对中国人而言,子女是否在旁边陪伴,可能是至关重要的一种临终诉求。也正因为如此,发生在嘉兴的这起家庭悲剧才格外让人心痛。父母在家中先后去世,身边竟无一名亲人,儿子从外地赶回,看到的却是已经发臭的尸体……如此凄凉的离去,任何一个为人子女者都难免会心有戚戚焉。

父母在,不远游。在重视孝道传统的中国,亲情伦理一向被视为十分重要的道德命题。然而在我们生活的当下,由于价值追求的多元化,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异地就业和生活的现象非常普遍,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仅是在凋零的乡村会出现“老人、孩子与狗”的现象,在看似繁华、喧嚣的城市里,“空巢老人”的问题同样突出,类似“独居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的悲剧,实际上时有发生。每念及于此,人们总不免会唏虚感叹一番,但在为父母尽孝与个人事业发展的两难抉择中,大多数人依然还是会选择后者。

不是不能理解,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养老困境。一方面,我们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步入老年。而从家庭层面来说,由于经济压力、工作压力以及家庭原因,很多人确实无法陪伴老人身边尽孝。但所有这一切,其实都难以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对于独居老人的悲剧,有人说是社会救助和保障机制不足,有人说应该加快养老体制改革,也有人认为是生活在现代社区中,邻里之间缺乏守望相助的精神。我理解这样的观点,却难以认为这样的逻辑。在养老问题上,社会有社会的责任,家庭有家庭的责任,两者不可混为一谈。而发生“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首先是家庭和个人的责任,而非社会的责任。尤其需要厘清的是,养老和尽孝其实也并非同一个概念。出于各种原因,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像传统社会那样陪在父母身边、赡养老人,但是尽到孝心,时时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却是每个子女都能做到,并且应该履行的法律和道德义务。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很多人不仅无法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连尽孝的义务也一并抛弃。

以嘉兴发现这件事为例,陈先生的母亲患有老年痴呆并且病情严重,生活无法自理,而陈先生的父亲已经73岁高龄,这样一对独居老人,随时可能发生意外,这是完全可以预判的事实。但为何陈先生会长期在上海工作?即使自己脱不开身,为什么没有任何预防和应急准备?不需要把所有问题都上升到制度和体制的高度,子女永远是父母养老的第一责任人,也只是子女才能陪伴父母走完最后的一程。说到底,老无所依的悲剧,折射出的是精神的荒漠化和亲情的疏离。

每个人都终将老去,父母的现在,也就是我们的未来。如果我们无法从容地老去、有尊严地离开,那么社会再发展、生活再丰裕,这一切还有多大的意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男人二十几岁要懂的心理学: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灵

作者:赵松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纷繁复杂的行为都可以从心理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释。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行为,而心理决定这一切!为了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