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6日的下午4点35分06秒,11岁的深圳小学生梁耀艺在广州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室内平静地离开了人世。5点19分,小耀艺的肾脏和肝脏被放进装满冰块的保温箱里,这些器官将在8小时内挽救更多的生命,而这一切,都是这个11岁的广东小男孩自己的决定。手术结束后,医生将小耀艺的遗体推出了手术室,向小耀艺和他的母亲鞠了三次躬,这时候,母亲还是捂住脸,号啕大哭。(《深圳晚报》6月10日) 小耀艺成为深圳第142位多器官捐献志愿者,深大医学院第158位“无语体师”捐献志愿者,他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小孩。有个细节是,6月初,小耀艺似乎感觉得到自己坚持不下去了,连说话都变得困,他告诉妈妈:“妈妈,如果我活不了了,就把我捐出去吧。”这个对成年人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决定,却从一个11岁的男孩嘴里脱口而出。更多了悲情与让人敬重的意味。向孩子致敬!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令人动容的细节,就是手术结束后,医生将小耀艺的遗体推出了手术室,向小耀艺和他的母亲鞠了三次躬。鞠躬,是向小耀艺的壮举致敬,也是向生命致敬。小耀艺虽然已经病故,没有生命了,但面对这个孩子的遗体,哪怕天天和死神打交道的医生绝无唐突之意,不也敢省略内心的感佩。这深深的三鞠躬,无言胜有言。 说到鞠躬,网上流传着一张百年前医患互相鞠躬的经典照片,据报道,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时任杭州广济医院院长的英国医师梅藤更查房时,一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地向他鞠躬,上了年纪的梅藤更也入乡随俗,深深弯下腰回礼。黑白两色里的一老一少,定格了遥远的温馨。从照片看,洋医生是个老者,而患者只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面对医生,小患者也许不懂得过多,但他有敬畏,有礼仪,那深深的鞠躬隐含着对传统的承载,更表达着对医生的尊重;而医生并不倚老卖老,安然享受着来自孩子的鞠躬,而是以鞠躬回应。在这互相鞠躬中,我们感受到了温情,也感受到了信任的重要。 重建医患关系,必须恢复互信。缺乏信任,是导致医患冲突的一大原因。我国着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说过,“医生治病,就好像把病人一个一个背过河”。言简意深,患者信任医生,才会把性命托付于你;医生有责任,才真心背患者过河。现如今,这种信任已变得稀缺,而是互相防范。减少对抗,修复创伤,信任是第一步。 医改被称为世界性难题,我国正在推行的医改已初步显示了效果,但医患互信之路仍然艰难。有医疗界的代表人士表示,“体制缺陷和管理落后造成的灾难,均不能让医疗体系自我吞咽和消化”。诚然,唯有不断从体制破题,消除医患矛盾存在的制度性诱因,才能减少猜疑。医生和患者本是命运共同体,两者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如果医患之间重建了信任,必能同德同心,一致抗敌。不管医改怎么改,增进互信是不可能绕过的关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