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半个世纪的光荣与梦想——国家大剧院

时间:2015-09-21 10:44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何超成 点击:
有了完美视觉效果的国家大剧院,她的声学系统究竟如何?大剧院整体的声音讲究是自然声,一个人在这个舞台上撕一张纸,在楼座的最后一排,能听到撕拉撕拉的撕纸声,根本不用扩声器,所以声音效果不言而喻。 大剧院的吊顶看上去有点抽象派风格,其实这些浮雕

当艺术圣殿成为她的最终代言,这座北京绚丽的新地标——国家大剧院,越来越彰显着她的独特魅力。而她是怎样建成的? 是谁决定建造她,又是谁众里寻他千百度,击败了数十位蜚声国内外的设计大师成为她的设计者?这座坐落在天安门一隅,被称为“从天而降的一滴水”温柔而舒缓地蔓延着,同时也书写着新中国的地标传奇。

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型地基。

一个迄今为止北京市最大的,钢结构的翘体最大的空间。

一个当今中国最大的钢结构圆顶。

无数个第一,造就了她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巅峰地位。

半个世纪的梦想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途经天安门的人都会发现:在人民大会堂的西侧有一块很大的空地,这块空地一空就是40年。它是用来做什么的?为什么空了这么长时间呢?

早在1958年,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以人民大会堂为首的10个大型公共建筑,其中有一项就是——国家大剧院。周恩来总理亲自为其选址在天安门广场以西。为准备施工,开挖地基,实施了居民搬迁。

但当时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等人民大会堂建筑开工以后,就没有力量建大剧院了,当时就提出大剧院缓建,没想到这一缓就是40年。

1998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国家大剧院工程立项建设,成立工程业主委员会,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国际招标,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进行的设计招标。这次招标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的建筑师和建筑设计单位。第一轮竞赛就收到44个方案,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方案都被业主委员会否决了。

大家的期望值太高了,作为首都新的标志性建筑,要求它得有一定的气势,有一定的风格,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中央要求,国家大剧院不能压过大会堂,因为在天安门广场地区,大会堂是主,国家大剧院不能喧宾夺主,这是一个两难选择,这把当时所有的建筑师都给难倒了。

作为皇城京都的心脏,天安门地区的建筑群,都曾对老北京的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在人民大会堂修建完成之后,天安门地区就再也没有修建过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建筑,在这个敏感部位,国家大剧院如何与天安门城楼、故宫相互协调,又不能使与它一街之隔的人民大会堂黯然失色,这让很多设计师都颇为头疼。为了达到这个要求,第二轮竞赛,不少设计师选择了与天安门建筑群相似的方形结构,然而,这些方案仍不被业主委员会所接受。

设计中国国家大剧院的是个法国人在经历了长达1 年零4 个月的漫长竞赛,1999年7月,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标方案终于浮出水面,由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椭圆型”方案从10个国家,69个方案中拔得头筹,获选为最终的建设方案。

现场看到这个方案的人,都感觉眼前一亮。这个方案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下面是一片水,就是说国家大剧院主体坐落在人工湖中,四周有大片的绿地环绕,这三位一体,构成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景观。尤其是那片水,后来有人把它形容为神来之笔,称作“天上掉下来的一滴水”。

构思更为巧妙的是国家大剧院的内部空间做得非常精彩。从大门经过一个很长的水下长廊,又经过一个橄榄厅,到一个非常巨大的空间,这么一个非常丰富的过程,让人慢慢进入到一个艺术殿堂。

在中国的心脏地带选用一个外国建筑师的建筑设计方案,这个意义和对世界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这个方案的出炉,引来了国内外媒体的一片哗然。有人把她比喻为一颗美丽的珍珠,也有人说它与周边建筑不协调,也许只有时间能证明她的社会价值。但中国政府的这次国际招标,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胆识和胸怀,更显示出了中国人博纳东西的气魄。

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我觉得她只应该属于这片土地,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这里的人们拥有满怀的希望和自豪感,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王争鸣:“在心脏地带要是选用一个外国建筑师的建筑设计方案,这个意义和对世界的影响那是非同小可的。”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太多第一由于大剧院独特的地理位置,它的高度不能超过旁边的人民大会堂,迫使它不得不将三分之一的体积埋在地下,因此建造者必须挖掘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型地基。

天安门地区过去是古河道,它的地下水位非常高,为-18.5米,而大剧院地基最深的地方是-32.6 米。

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的做法是把地下水抽干,然而这样,很可能造成附近地面下陷,从而危及天安门广场周边的所有建筑,地基挖掘工作陷入困境,而这个地基也被称为中国最危险的大坑。

施工人员最终采取的是连续墙隔水,首先在地基上用混凝土挡水墙围出一个巨大的水泥桶,用来隔离剧院下面的地下水,然后再用28个大水泵将桶中的水全部抽走。

在完成地基铺设工作后,将排水井封死,最后再铺上一层碎石,用来支撑巨大的地基板层,这样坚实的地基得以完成。

国家大剧院是北京市最大的,钢结构的翘体最大的空间,封闭空间是最大的。

东西长2 2 1 米, 南北长1 4 4 米, 高度是46.285米,大跨度、高空间,平面形状不规则,全是曲线的。

要搭建这个中国最大的钢结构圆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庞大工程,首先需要在圆顶内部搭建好几个巨大的框架,做为弓型结构的临时支撑,起重机在吊起这些弓型结构的同时,专业焊工将在这些钢板间进行焊接,最后工程师用超声波检测接缝,哪怕是出现一点细微的差错,也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003年4月,大剧院主体结构封顶,6万多焊接点合格率100%。

2007年7月,国家大剧院主体工程全部完工。

完美不仅仅是设计——一颗具备了世界一流视听效果的“水上明珠”

当这颗耀眼的“ 水上明珠” 尘埃落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作为一个剧院的心脏,舞台的视听效果一直是衡量一个剧院是否达到了世界一流剧院的重要标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必须接受这样的挑战。

国家大剧院共分为3个剧场:歌剧院、戏剧场、音乐厅,中间的歌剧院主要以演出歌剧、芭蕾舞剧为主,这样的演出对剧场的舞台要求比较高,而这个舞台的设计也是3个剧场中最为复杂的。舞台有6块车台,中间有两个转台,它是一个环形的,这两个转台可以同向旋转,也可以逆向旋转。车载转台可以在前边主舞台降下去以后,后车载转台可以一直开到舞台前沿,就是说边旋转边往前开,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戏剧场转台跟歌剧院不一样的,是一个古桶型的转台,在转台里边复合着升降台,一共有15个可以升降的单元。这15个单元可以单独升降,也可以同时升降,还可以随着这个转台的旋转一起来升降,所以它给演出提供了尽可能大的空间。

有了完美视觉效果的国家大剧院,她的声学系统究竟如何?大剧院整体的声音讲究是自然声,一个人在这个舞台上撕一张纸,在楼座的最后一排,能听到撕拉撕拉的撕纸声,根本不用扩声器,所以声音效果不言而喻。

大剧院的吊顶看上去有点抽象派风格,其实这些浮雕不是图案的要求,而是声学要求,就是说在台上演奏出来的声音,经过浮雕凹凹凸凸不平的面,把声音扩散到每个观众席的座位上。墙面也是凹凹凸凸的,是声学家经过计算做出来的声学墙面,为了声音能够扩散均匀。

世界级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大剧院演出后,留下了一句话:“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筑,中国有许多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走向世界的舞台。”

中国人50年的梦想最终落成,这座有着亮丽外形,具备了世界一流视听效果的“水上明珠”,将以怎样的方式来打造自己的灵魂?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进国家大剧院,去聆听和感受以往似乎高高在上的高雅艺术。

今天这座伟大的建筑,以她博大的胸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师,引领中国观众与艺术缠绵,也让中国艺术在世界的舞台上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作为世界综合艺术中心大家庭的新成员,她更为中国带来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让艺术在我们的城市中、生活中,弥漫、渗透,直至心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尼采的幸福哲学:教你洞察人生苦乐

作者:彭麦峰

作者在研习尼采思想的基础上,从改变自己、丢掉坏情绪、寻找爱、享受当下、正确交友、懂得舍弃等八个方面总结出了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