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智慧》 罗争玉,法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研究员。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现任华文出版社社长,中国出版集团中版教材公司总经理,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书摘: 管理学主要要解决三大问题:正义、效率和公平。效率、公平和正义,是企业管理的三个层次,是企业追求的三种境界。正义、公平和效率是公共管理现实道路的演进。这正是企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 企业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战略规划、制度设计和文化塑造。研究企业的人主要研究这三大问题,做企业的人主要解决这三大问题。不只是企业,所有组织,包括国家和政党,从避免早衰到长盛不衰,必须依赖科学的发展战略、完善的制度设计和优秀的文化塑造,这是所有组织永续发展的终极源泉。 人的管理有三个层次,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人力资本管理,是关于人的管理的不断进步,但不是最高境界。关于人的管理的最高境界不是把人当成事、当成资源、当成资本,而是把人当成人。 企业治理改变了政府治理和政党治理的生态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治理和政党治理的变革是一种适应性的变革,这种适应源自于以企业为主体推动形成的国际规则、全球化形态等外部环境压力,也可以来自于以企业治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实践的示范性影响。企业既是政府治理和政党治理中的一个链接者和关键利益相关者,又是政府治理和政党治理的一个有效的治理工具选择。 技术以企业为中介影响政治、经济和文化,通过企业可以使技术得到迅速应用。基于技术,国家的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文化力量,甚至军事力量不断壮大。在技术的推动下,无数个企业兴起和发展,它们改变了延续千年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与文化秩序。 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是企业的本质不断被深化认识的过程。企业的本质就是企业最终是为人类社会发展生产产品、提供服务、创造财富、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组织,这也是企业存在的逻辑。 企业改变世界,除了直接的改变、看得见的改变、显性的改变,企业还在间接地改变、看不见地改变、隐性地改变着世界,这就是企业的智慧在改变世界。企业用自己的方式,将人组织在一起,创造了属于企业的智慧。这是一种可以改变世界的大智慧,不只是智慧本身,还包括对待智慧的态度、对待智慧的情感和对待智慧的意志。 《太后与我》 此书以“我”的视角,描写清朝宫廷的见闻以及与此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人物。慈禧私隐生活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及关注焦点。 从文学角度,作者一点没有辜负当时众人对他语言天才的评价,将文字的张力毫不吝惜地发挥至极致。从语言学说,手稿成稿时间在1943年,作者是精通满、汉、英语的文字高手,手稿中大量满汉语言是直接用汉字写成,不存在再次翻译之误,极大程度保存了当时清末俚语,成为真正的语言化石。除去社会学、文学、语言学方面的意义,它还是写给一个逝去时代的性爱情书。当然从历史学家的观点看,最重要的一节莫过于光绪和太后之死。 作者用传记体形式,凭借对当时在宫中行走记忆的追述,著就了这部旷世奇书。读过此书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书摘: “一个时代的开始” 大学士荣禄亲向八旗军传令(彼时,内勤军还未成形,力量不足),特许我们的搬运长队入宫。队伍蜿蜒进入紫禁城东门,李莲英在此等候,为每一个包裹作上标记。我已呈上一份大略的“物品详单”;(除了太后自己之外)李莲英是最清楚这些财物明细的。不幸的是,个别(并不太多)物件已为俄国人或其中国翻译所窃。如此少见的运送队伍自然引来诸多瞩目;不过官方禁止媒体报道,只有日本人控制的《顺天时报》次日刊发“简讯”,错误地报道说,这些财物系朝廷下令,从热河行宫运来。 天佑太后,所择之日正值外国诸人举行春季赛跑;而且,据我所知,即使是伦敦泰晤士报那个好管闲事又背信弃义的记者也未嗅到此事,亦未了解我——他心目中的敌人,在此事中的作用几何。 我跟在队伍最后,准备了正阳门(前门)外一家钱庄的五百两银票(大约八十英镑)打点总管太监。他非常客气地在东门迎候。彼处一片混乱,场面极大,大约两百个搬运工挤挤挨挨,众多宫廷侍卫维持秩序,其长官负责交接。一名包工头以二百两银子雇佣了这些苦力,费用由太后慷慨解囊,业已支付给我,太后亦对众苦力多有赏赐。 李莲英与我先行,进入大门,前行约三百码,到了太后禁宫之外。总管太监准我把马车停在紫禁城大门之内。意外的是,出宫之前,太后赐我尚书职衔,一品顶戴(顶珠系宝石,而非珊瑚),世袭二等爵,令人艳羡的两眼花翎,一套春秋朝服(明显尺寸偏小),一件貂皮袍配黄马甲,特许朝中骑马(我却从未享用这一特权),三英寸长二英寸宽的特制金牌,上书“皇太后特恩”,借此,只要太后的銮驾在,我即可随时进宫(紫禁城和颐和园),另有一件二十八盎司的金如意,精选的若干书籍(现在存于欧洲的一个博物馆),太后手绘的一幅画,叶赫那拉氏历史的手稿;最后,太后还赐予我的后人五品官衔,这也令人垂涎,它与五品顶戴殊为不同,后者无甚特权。 总管太监的手下忙碌着打开各个箱子。禀告太后之前,李莲英先行将我引入其个人住处。身为太后面前的红人,却可能是国中最为人痛恨者,李莲英给我的印象尚佳;他的外貌决不算是英俊,而是像其他太监一样肌肉松弛、满是皱纹:对我而言,这张脸相当不错,也许与他的名声并不相符。他说话是阉伶般的假音,言谈间略带口音,并非纯正的京腔。我询问年龄,他说是五十三。他非常简单地穿着无衬里的春袍摹本,黑缎子,非常深的紫色轻便马甲。他并无官阶,与明朝及之前朝代不同,本朝太监向无官职。 “术士之能” “万物自然之理,但法师请告诉我,这些事将何时发生?” “太后对一人须得谨慎坚决,毫不容情,此人不姓俞任柳(《百家姓》第十三句是‘俞任袁柳’,即便目不识丁,只要熟悉百家姓的汉人满人,都能想到他指的是‘袁’姓。他隐晦不提,是怕隔墙有耳,袁耳目众多;就如英国爱德华四世时,密传‘爱德华之子嗣中G会是凶手’。G指邪恶的叔叔格罗西斯特(Gloucester),后来成为理查德三世,但也指代克拉伦斯公爵(Glarence)乔治,他被疑为叛国,溺死在一大桶玛尔姆塞酒中),如此这般,预言才能得以逆转。命道运势,皆在个人掌握。只不知,太后才智过人,可否能快刀斩乱麻,处决最致命之仇敌?此人狼子野心,您赐他高官厚禄,他却忘恩弃义。 此刻,我请太后再看看水晶球,告诉我们你之所见。” 老佛爷专注凝视,面色大变,倒在椅上昏厥过去。我们尽管已经双腿麻木,迅速冲过去将她扶坐到椅上。她起初说不出话,终于惊呼出声:“实在可怖!切勿问我。做梦也梦不到的死相!” “太后无需讲述这情景;但恳请您抓紧时辰,否则就迟了。” “你退下之前,我再问你:我百日之后,大清可能延续?” “太后,天机不可泄露。但太后若能借鉴前朝之兴衰,或可顺天而行。殷鉴不远,覆车在前。” 老佛爷全身颤动,我将她扶上轿子时,察觉她双手冰冷。她以太后之仪谢了道士,赐他五千两赏银,又留了五千两要寺里每日祷祝,保佑她长寿,一旦归天,也祈祷她在天之灵安息。佛祖慈悲!世事如尘埃! 天将明未明,露重晓寒;约是清晨四时。我们彻夜守护,都十分疲倦;道士向我恭敬行礼,说道:“你会发现我对你的占卜句句成真。关于太后未来情形,只盼水晶球中的神仙撒了谎儿。”他对太后三叩,告退,预备在东岳庙小憩片刻,再随张天师回程。 太后亲密地拉紧我的手:“某日我或可告你我之所见:真比死还可怕,我倒不怕死;该如何便如何。”我并未发问,也再未从她可爱的口中听说水晶球里的影像到底是什么。或许是她被践踏的尸身躺在巨大的陵墓中央,或许是地狱里被折磨的恶鬼!谁知道呢?我只能来生来世了解。此刻,生命继续! “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哈姆雷特,最后一场) “天堂是可能,地狱是必然。”同时,我们牢骚埋怨、汗流浃背地挨过每一刻,辛苦度日。“皆是虚幻”;正如别人问及拜伦爵士是否热爱他的生活,他答:“当然,除了一点:我根本不想活着!” 《八行书·中日青年作家作品精粹(中国卷)》 《八行书·中日青年作家作品精粹(中国卷)》由若干短篇散文或小说构成,均出自当今名家或新秀之手。在《五个短章》中,安妮宝贝以她特有的细腻,感悟生活、人生的点点滴滴,平淡中散发浓浓情味,简短中蕴含深深哲思;《又杀人了》则道出了情感与法理的纠结;《姐姐》借姐弟之间的情感交流,演绎了“成长” 这一普遍而永恒的人类主题;《屋顶上》讲述了京漂族最底层的生活状态;《父亲树》通过一个荒诞的想象,揭示在时代巨变中当代人的生存困惑;《一千零一个夜晚》则探讨了成长的伤痛与孤独的本质,整个小说散发着哲理探索和文学实验的味道…… 有时抽烟。抽烟让一个长时间独自在房间里工作的人,对压力有放松。并且,不显得那么寂寞。也许是夏天的缘故,不爱吃食物,喝了非常多的日本绿茶。 曾经在祈祷中希望得到的东西,都或近或远地实现了。继续。 书摘: 写作 有时在路上,还是会见到亲密而自然的男女,似乎天生一对。但我一直觉得男人和女人无法到此境界,他们是生理性的互相存在,却在所有的思维活动方式上截然不同,何来默契。就如同我所遭遇的所有男子,他们或者以父亲的情感方式对待我,或者以儿子的情感方式对待我,从来没有对等过。 我读L手写的长信,有深深感触。信中的他,是这样浪漫、真实、深情、有见地的一个人。但生活中的他,显然呈现的是另外的部分。所以,文字,与制造它的人是一体的,但却是两个界限明确的存在。你不能指望他以文字中的方式来生活,同样,你也不能指望他以生活的方式来写作。写作,因此成为一个专门技术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