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见的北京城

时间:2015-10-22 10:29来源:《北京旅游》杂志供稿 作者:夏芝 点击:
北京的文化蕴藏在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物质文化遗产是外貌,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内涵。如同我们要感受一个人的魅力时,也需要通过外在与内在的结合才能感受到他的魅力。相比于内涵,外貌更容易让人们接受,这也是天安门、故宫等历史建筑成为北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每年有数不清的游客来到北京,在这座城市感受我们民族曾经的辉煌。大多数游客必然前往天安门、故宫、颐和园等著名景点游览,然而这并不是北京历史遗产的全部。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只是人们眼中的北京城,还有一座看不见的北京城等待着人们去感受。

北京四千年的历史和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为这座城市遗留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可分为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游艺与竞技、戏剧、曲艺、音乐、舞蹈、口头文化、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方面。如果说物质文化遗产是化石,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活化石。北京丰富的古建筑是凝固的文物资源,而那些艺人们在历史中保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动态的文化资源,是北京人记忆的载体。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口传身授的传统方式穿越时空、不断存续。在传承的过程中,既有前人经验的启发、又有当下体验的储存,是一种美妙、动态的文化记忆。

先有手工艺,后有北京城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好像北京这座城市的基因一样,它既包含了过去世代累积的信息,也承载着北京未来的发展可能性。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就是北京的历史,著名专家,中国民俗协会博士韩连赟多年来对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深度的研究,他认为先有手工艺,后有北京城。

韩连赟说早在18000 年前的山顶洞人,就能通过各种形式表现自己的文化了。

到了夏、商、周时期,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由专业的部门负责。元代,北京成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碰撞,非物质文化的汇聚和传播异常活跃。北京作为皇城,汇聚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工匠。元朝初年,攻城拔寨杀了不少人,唯独工匠、手工艺人不杀,将他们带回北京,极大地促进了手工制作技艺的发展。

明代是北京技艺大格局形成的重要时代,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都深深打着宫廷艺术的烙印,民间艺术也是作为相对的宫廷艺术存在的。清代的北京技艺又一次经历了民族融合的洗礼,清朝时建有造办处、少府监,从各地选拔优秀工匠到北京轮流值班做匠。全国各地的良工巧匠云集北京,和北京的本地技艺相融合,经宫廷品位的筛选和改造,形成了辉煌的宫廷技艺,并成为北京技艺的主流。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北京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工艺技艺品种。

翻开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就像阅读北京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衰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不同时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说明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审美情趣、价值观,等等,就如画卷一般描绘着北京城的记忆。

只有与时俱进,才有生命力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北京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是北京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在中国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最前沿,北京很多原本就非常脆弱的非物质文化物种都在逐渐消失。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在有些传统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已经脱离了北京老百姓的日常文化生活。

如何保护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可能仅仅依靠政府行为的扶持就能永远生存下去,它更需要的是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走进现代社会。京城百工坊就是这样的一家专业从事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一家企业。京城百工坊书记李由认为相比于单纯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 文物”一般保护起来,不如让它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之中,因为它就来自人们的生活。

李由多年从事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他认为如果要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重新返回人们生活的道路,则需要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联系,与老百姓的生活相联系。它必须去迎合现代老百姓的生活,而不是由老百姓的生活来迎合它。李由说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老百姓的生活涉及一个理论问题,就是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有种观点认为如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迎合现代生活而改变就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它的文化价值,传承性也将中断。这是个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动态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的基础就是为老百姓的生活服务,是老百姓赋予了它生命力。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革新,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为材料与技艺的发展而改变。比如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技艺,今天的材料还是木头,而明天当铁或铜或玉石等材质大量供应出现时,它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不然就会被老百姓的生活所抛弃。历史是发展的,老百姓的生活也在变化,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可能不变呢?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来源于它时刻都在为人们的生活服务,那么,在今天它也应该为人们的生活服务。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也必然需要自我改变。在新的时代,新的社会中与时俱进,而不仅仅是储存人们记忆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游的魅力

北京这座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约有两亿游客试图解读她,但有多少人能够体会这座城市真正的魅力呢?旅游不仅仅是游山玩水,还是一种文化享受。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北京这样文化深厚的古城更是如此。

北京的文化蕴藏在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物质文化遗产是外貌,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内涵。如同我们要感受一个人的魅力时,也需要通过外在与内在的结合才能感受到他的魅力。相比于内涵,外貌更容易让人们接受,这也是天安门、故宫等历史建筑成为北京游客量最大景点的原因。然而这并不是北京的全部,它还有着无限的内在文化魅力。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让旅游者对北京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体验,这也是北京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作过程充满了挑战、变化和刺激,让人手脑并用、身心皆动,充分地体验自主创造的快乐。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赋予了生命,带着北京的体温来到这个世界。它以艺人高超的技艺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教育启示和民族情感寄托等功能,给人美妙的文化感受。

想要真切体会北京无与伦比的魅力,需要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角度共同解读北京。与醒目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匿在这座古都的各个角落,需要人们细细找寻、细细品味。《北京旅游》杂志将带着大家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中,寻找最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每个读者感受更为丰厚的北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银湖宝藏:卡尔·麦最棒的探险小说

作者:[德]卡尔·麦

一个古老的印第安部落收集了无尽的珍宝,为了守卫这些珍宝,他们精心构筑了防御工事,还给后人留下了藏宝图,但藏宝图…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北京斜街大汇总

    西斜街:东南起西单北大街,西北至丰盛胡同。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故称斜街。与东斜街相...

  • 北京紫檀 时光的礼物

    大多数人在想到一件工艺品的珍贵程度时,都会不自觉地以金钱来衡量。然而,北京紫檀却...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