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刻上的名字,刻掉的文明

时间:2015-05-04 18:32来源: 作者:陈陈丹丹 点击:
笔者不禁反思,在面对如此的中国式到此一游行为之后,在面对如此强大的舆论谴责之后,在面对条文规定的明令禁止下,为何如此多的不文明出游行为依然屡见报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中国游客的文明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知程度缺乏前瞻性;其二,

“五一”小长假期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巡查时发现,位于武侯祠二门右侧墙壁上的《前出师表》石刻碑文被人用硬物在方石的空白处刻上“路培国一游”等字眼。而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说 “路培国”这个名字他们并不陌生:早在2012年国庆假期,这名游客就曾在武侯祠三国文化陈列室外留下“2012.10.1 路培国到此一游”的刻字。虽然博物馆已联络相关部门对此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并对石刻进行技术修复,但如此不文明的出游行为屡禁不止却是值得我们深省的。

早前的丁锦昊事件、12·11”亚航游客不文明事件、“1·10”东航乘客强开机舱安全门事件,到现在的路培国刻字事件,虽然我们不能因为极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给中国游客贴上不文明标签,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因为那些极个别的存在而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大打折扣,让中国游客的口碑在国内外都处于垫底地位。在刻上他们大名的同时,刻掉了我们的文明。

笔者不禁反思,在面对如此的中国式到此一游行为之后,在面对如此强大的舆论谴责之后,在面对条文规定的明令禁止下,为何如此多的不文明出游行为依然屡见报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中国游客的文明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文物保护的认知程度缺乏前瞻性;其二,虽出台了旨在游客、导游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监督力量的《旅行社行前说明服务规范》和《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规定可将不文明游客列入“黑名单”,但如此的惩罚措施却难以真正落地,对遏制不文明行为形同虚设;

到底要怎样才能根治不文明出游行为,重塑中华民族新形象?首先,从教育抓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从小建立知礼仪、明荣辱的防火墙,自严自律,形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的意识;其次,从法律抓起,以法治的刚性约束与社会舆论的约束相结合,让不文明出游行为不仅接受社会的强烈谴责,更要接受法律的严惩;最后,从宣传抓起,无论是文物景点还是生态景点,保护文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文明出行,彰显文明旅游新风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想走就走:住青旅的旅行

作者:郭丹

《想走就走:住青旅的旅行》以日记体的形式,图文并茂如实记录了作者受“青旅文化”感召、利用两个夏天背包游历国内15…

发布者资料
陈陈丹丹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注册会员 注册时间:2014-11-19 10:11 最后登录:2015-05-28 11:05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