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9日的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扶贫办原主任范小建说,2015年,贫困人口已减少到5575万,“这5000多万人,就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贫困”不仅是一块硬骨头,更是一把锋利的匕首。只要有一点破绽、一丝缝隙,它就会见缝插入,给你最狠毒的一击造成国家动荡、社会崩盘、家破人亡。 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综合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升。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个地域的资源条件天差地别,每个人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先天和后天等原因造成了一部分人在发展经济奔小康中掉了队,成为了贫困人口。贫困同胞的艰辛与悲惨,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作为手足情深的华夏儿女,我们又怎能忍心看着贫困对我同胞无情肆虐而袖手旁观?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提出了“扶贫攻坚”的总体方针与要求,我们广大群众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身体力行、真抓实干,吹响“扶贫攻坚”战役的总号角,为全面夺取“全民奔小康”的胜利加劲助力! 精准扶贫,以激励、引导扶“懒”贫。正所谓懒贫懒贫,懒了就要贫。现在已不是那个吃大锅饭、干集体活的年代,“多劳多得,少做少获”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准则。然而我们国家的贫困户中却仍然还有一部份反其道而行之的人,天天好吃懒做,浑浑噩噩的混日子,等着政府来救济,靠着施舍来过日子。自己有脚有手,却不愿用来为自己更好的生活努力奋斗。对于这样的“懒贫户”,我们应以产业帮扶为抓手,技术指导为支持,日常监督为措施。以“建立一个产业,传授一个技术,纠正一个坏习惯”为主旨,一户一对接,一人一监督,使“懒贫户”成有产业收入、有手艺撑腰、有自力更生思想的“小康户”。 精准扶贫,以教育、培养扶“幼”贫。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人员进成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空心村、老人村、儿童村屡见不鲜。特别是一些边缘山区,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情况日益增多。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所说,“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留守儿童的父辈们正是因为未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而只能远离故乡、含辛茹苦地讨生活。我们绝不能让这种爷爷穷、爸爸穷、儿子穷的贫困代际传递现象,魔咒般的困扰着贫困村的孩子们。因此,加强贫困村教育资源的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在贫困村的切实实行,保证留守儿童的升学渠道。打造一个有师可教,有书可读,有机会深造的绿色通道。知识就是第一生产力,当他们拥有知识和文化后,不仅可以打破贫困代际相传的魔咒,还能让他们带着文化与知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回馈家乡与社会。 精准扶贫,以社保、福利扶“弱”贫。在这5000万贫困人口中,最令人痛心的是一部分“老弱病残”的贫困户。破败的房子,苍老的面容,无助的双眼,羸弱的身体,一张张揉烂了的医院收费单……人世间所有的不幸仿佛都发生在了他们的身上,贫困仿佛成了他们永远挣脱不了的宿命。面对这样的情景,没有一个人不会为之动容和心酸,我们也绝不眼看他们被贫困的恶魔肆意蹂躏而无动于衷。因此,对于老弱病残的贫困户,我们要以社会保险“兜底”为基础,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福利收容机制为目标,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敬老、养老事业为拓展,多措并举、整合资金、严格监督,保证专项资金专项使用,确保扶贫福利事业的良好发展,让“弱贫户”们在全社会的“撑腰下”挺直腰杆、过的幸福! 扶贫不是短期行为,更不是数字游戏,要真扶贫,扶真贫就不能欺上瞒下、表面行事,而要团结互助、真抓实干、精准到位,方能夺取“扶贫攻坚”伟大战役的全面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