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于11月12日发布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通知要求,抓紧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2015年底前,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一次环境保护全面排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开。(人民网 11月27日) 上半年,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各类考核考察,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笔者记得,在今年7月,四川绵阳也出台了《关于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离任时,将对其任职前后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比考评,使生态文明建设真正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 其实,早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就提出了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作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有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又提出了“社会和谐红利”这个词,并认为要释放和谐红利,需要协同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方面的改革。在三中全会的改革中也提到了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要求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某些地方政府,为单纯追求GDP而破坏社会总体和谐的例子,例如:不顾缺水的情况大建人造水景,热衷点亮工程、造大广场,人工湖、人造景……一些地方政府片面的理解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含义,为了“视觉效果”而进行盲目性建设、功利性发展,导致“广场热”、“草坪热”、“水景热”等现象大量产生,既形成不必要的浪费,也背离生态城市建设的初衷。所以,笔者认为,全国各地都应该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正被提上“议事日程”,应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绝不能片面、扭曲地追求面子工程、形象政绩,应当真正将老百姓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作为发展考虑的首要因素,别再让那些 “伪生态”作品碍了公众的眼,伤了公众的心,才是让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